红发姐:这世界有灰色地带,但有些事非黑即白.

发布于 2021-10-08 13:51

你好,欢迎光临 

第9篇原创,想来跟你聊聊:

我是谁我想干嘛我能给你什么

如果怕字多,直接跳【我能给你什么】,那是未来会优先发力的文章内容。

如果有兴趣了解,一个有点叛逆的姐姐如何成就自己,那就看完它,来交个朋友。

红发姐

欢迎加入【红色思维格】 

红色 = 热情、积极、独立思考 

思维格 = 理性分析

红色,是从小最喜欢的颜色,

足够强烈与鲜明,同时代表爱与热情。

多年维持红色指甲油和一头红发。

面无表情的时候,被形容自带BGM。

但一秒能大笑,微信对话最多哈哈哈哈哈五连。

对相信的事物义无反顾,

健身小白半年练出马甲线。

这便是我,红发姐

红色思维格

红发下装的,却是结构化的理性脑袋。

凡事喜欢列点分析,追根究底探寻事物本质。

电影《教父》里的著名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想善用自己的思维优势,尝试用简单的框架,说明复杂的道理。

这便是【红色思维格】的缘起。

我是谁

你相信的事,决定了你的选择与成果。

我的数字人生

  • 80后

  • 14年乙方经验:广告代理商+媒体代理商

  • 历经两次裸辞

  • 工作第10年,年薪涨幅六倍

  • 工作第15年,又开始想折腾自己

回顾过去,我总是不断跨界,寻求突破:

赛道转换:想入行销圈,但本科专业是戏剧,0 相关背景。历经多次面试失败,不断优化简历与答题思路,凭借《学戏剧,和行销关系可大了》介绍,最终取得台湾前三大广告代理商offer。

职务转换:因公司改组,职务从Planner被动转型为Account和PM,历经心态崩塌,积极调整学习,3年内取得公司最佳进步奖、最佳员工奖、IMC项目大奖。

领域转换:为了拓展专业能力,选择从广告代理商跳到媒体代理商,以原有的策略思维作基础,快速累积媒体知识后成功转型,独立负责顶新集团旗下12个产品线的推广方案。

市场转换:为了接受更大市场的锻炼,14年,主动离开台湾到上海,深入理解与适应新市场环境,从台湾百万级到内地上亿级操盘规模,服务过阿里巴巴、银联等一级品牌。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中说过:

你不可能事先预见生命中点滴的意义,只有你回头看的时候,才能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你必须相信这些点滴,会以某种方式链接到你的未来。

过去总是先有目标,选择行动,再深耕学习。

我坚信不疑的人生信念就是:

过好自己这一生 = 勇敢+追求+努力

我想干嘛

勇敢追求的前提,是清楚自己要什么。

职场新人阶段,我的目标总是很明确,想从执行变成经理,从经理变成总监。就像一块饥渴的海绵,对大量未知的知识感到兴奋。

但成为领导后,别的火苗又开始在我心底酝酿。

人力 vs 人才

在代理商多年,互联网的快速变化,人员需求始终居高不下,人员流动也变得习以为常。

老板把人视为【人力】,有事有人,天下太平。

让下属依照自己过去经验做事,没有任何沟通。不考量内外部因素,也没有定期考核评估,结果好就好,结果不好就出局。

能力匹配度、员工期待与意愿、发展路径规划,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就如电视剧《理想之城》所说:

普通员工就像浪花,一浪之后还有一浪过来。

大环境面临着:主管不懂带人,或一直换人;公司培训制度不健全,任你野蛮生长。几轮改朝换代,同期的人也同样磕磕绊绊、一知半解。放眼望去,谁来设立做事的标准或引导正确。

把人视为【人力】是高效生产的方法。

我却始终认为,应优先基于把人视为【人才】。

有人努力向上,有人努力让大家跟上

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被认可、被看见。

每次面试,我都仔细思考职位要承担的责任义务,不仅考核面试者的能力,也同步了解他的期待,并告知其未来的发展路径。

面对自己团队工作时,我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思考方式,不单看我的做法,只有了解事情运作的规律和框架,才能行有余力在框架内弹性变化。

有人说都是画大饼,想激励员工,就是钱给够。

但前提是,你要先有本事拿。

其实能力积攒在自己身上,你若成大佛,我不会留你在小庙屈就。

首先你当然要很努力。

而我(领导)也要努力激发你的潜力。

人际关系最大的基础,就是共赢互利

近几年我发现,让下属成长,比做大项目来的有成就感。这非世俗成功的定义,却是【我】感到幸福的意义。

主管们感慨好下属难找,员工们抱怨工作磨人,我想成为做点什么的【开始】。

想出一己之力,写下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做事的方法论、自我激励的价值观,让你少走弯路,多点释怀。

有人努力向上,我想努力让大家跟上

我能给你什么

职场文很多,对特定职能的教学也不少,但在代理商的Account,是个相对特殊的存在。看似身兼打杂、保姆的辛苦,却不具备PM的相关技能。

理论上,Account要最熟悉客户业务和需求,PM要更擅长落地执行,但在互联网多元发展的现在,需要的能力是两者总和。

【基本功】的本质就是:思考逻辑和沟通艺术

我有幸在初入社会时,碰到一个好领导,累积下扎实储备,也是那个时代下,大家对做事标准的一致认知。

跨越时间空间的传承,是我想做的第一步。


许多人小看习以为常的琐事,但做事有三层次:

  1. 做完

  2. 做对

  3. 做好

同样加班的一小时,

别人【做完】你【做对】;

别人【做对】你【做好】,

这便是在成果效率上超越别人的晋升秘诀。

接下来,我想优先尝试总结基本功的经验。

(当然也欢迎随时举手发问或讨论。)

项目管理

  • 会议记录:好的会议记录,微调就能debrief。

  • 需求厘清:单纯接受,甚至抱着困惑执行,是普遍人的行为误区。

  • 撰写邮件:文字表达是职场的必备能力,大多数人却不懂有效沟通的技巧。

  • 报价单:报价单,是谈判的前哨战,做好事前准备,可以减少来回损耗。


专业技能

  • 数据整理:数据不单指数字。掌握明确目标与正确定义维度,是产出有价分析的前提。

  • 竞品分析:对标竞品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特定问题的解答模型。

  • 策略思考:先准确定义目标,以终为始的思考对应策略,都有步骤可寻。

  • 方案撰写:PPT是一种说服,排版漂亮不如言之有物,言之有物不如说好故事。


团队管理

当你开始带团队,最大的改变就是从管事变成管人。不管下属有多少,在团队管理中,避不开这几件事:

  • 认知转换:从个人绩效,到团队绩效。

  • 知人善用:了解优势与劣势如何配合与分工。

  • 因材施教:了解激励和教导如何调动与培育。

  • 向上管理:如何运用团队达成上级目标。

最后的话

固定型思维 vs 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通常觉得努力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费力代表自己无能,失败就是终局。

成长型思维的人,通常会觉得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只把失败当过程。解决一个问题,自己就比过去强大,终局尚未抵达,未来总是可期。

这世界有很多灰色地带,但有些事非黑即白

例如:认同勇气、持续努力、正直、善良、相信每一步都有意义。

我想尽己所能,将所学所得分享与传承,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美好的北极星在前方,希望我们永远 “在路上”

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原文段落: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s,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