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决定由谁做出——人真的有自由意志吗

发布于 2021-10-08 14:15

我们来讨论人类的自由意志。

我们知道,至少本能行为的控制不需要自由意志,人类的高级心智活动,没有给自由意志留下多少发挥空间。

但是你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背景”嘛,都是某些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是到某时某地某一个具体的决定,那我还是对自己有绝对的控制权的。

打个比方,我走进饭馆是点炸酱面还是牛肉面,走进商场是先逛LV还是先去爱马仕,这些事好像总该是我自己决定的吧?

再比如说,一个杀人犯可能确实受遗传因素影响,带有暴力和反人类的倾向,也许在他一生中,真的不可避免会参与暴力犯罪。

但是,当他有一天真的提把手枪出门,看到目标开枪的那一瞬间,到底是选择打一个人的脑袋还是瞄准胸口部位开枪,这件事总是他自己决定的吧?

需要说明的就是,在每一次具体选择背后,我们拥有的那种“我可以自由决定”的感觉,很可能也是一种幻觉。

自由的决定可能是幻觉

在1985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本杰明·李贝特(Benjamin Libet)做了这样一项研究,试图搞清楚我们脑袋里做出决定,和身体做出一个行动,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他给参与实验的人戴上装满微型电极的头套,来记录每个人的脑电图——就和现在医院里做的脑电图检查几乎一模一样。

然后,他让这些受试者完成很简单的任务,比如按一下鼠标的一个按钮。

李贝特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来记录每一个人实际按动电钮的时间,和他有意识做出这个决定的时间。

他发现,两者之间差不多差了200毫秒,先做决定,再做动作。当然,这个时间差一点也不奇怪了。你从日常经验肯定也知道,从大脑下决定到真正执行这个决定,总是有个时间差的。

但是,这个实验真正惊悚的地方在于,李贝特随后分析了每个人的脑电图信息,从中发现:

早在每个人有意识做出决定之前300毫秒,实际做动作之前500毫秒,从他们大脑的神经活动图谱当中,就已经能看出来他要做这个决定了。

换句话说,如果李贝特的结论是准确的,那当我们自以为自己在自由地做一个决定,哪怕是按钮这个非常简单的决定的时候,我们其实只不过是在执行大脑已经提前准备好的一个决定罢了。

当然了,李贝特研究也招来了不少争议。比如:

200毫秒也好300毫秒也好,都是一眨眼的时间,如果研究的时间分辨率稍微差一点儿,很可能就把事件的先后顺序搞错了。

再比如,也有人争辩,按鼠标这个决定实在是太傻瓜、太简单了。也许做这件事不需要什么自由意志呢?

但是在过去30年间,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和推广了李贝特的发现。

比如,到了2013年, 德国神经科学家海因斯(John-Dylan Haynes),利用我们上个单元介绍过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的方法,进一步推广了李贝特的研究。

这次,他让受试者们做一个更复杂的任务。

在屏幕上给出两个数字,让受试者看到数字之后,自己决定是到底把它们加起来,还是让它相减,然后给出答案。

海因斯发现,在每个受试者做出这个决定之前4秒钟,从他们大脑的神经活动图谱当中,就已经能够大概分析出来他们到底会做哪个决定了。

从几百毫秒到4秒,这个时间差已经不太可能是误差导致的了;从决定按鼠标到决定做加法还是减法,这个决定也已经不傻瓜、已经很智能了。

所以海因斯的研究发表之后,我们已经很难在技术上提出质疑了。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所有自以为自由的思想和行动,哪怕就是走进饭馆点炸酱面还是牛肉面,这种看起来随心所欲的选择,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象?

我们大脑里装着的这个“我”,其实根本不是思想和行动的司令官,最多就是个新闻发言人?

它的任务,无非是在我们的大脑悄悄做出一个决定之后,这个“我”会了解到大脑会让我们下一步做什么,然后忠实地汇报给我们,让我们产生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

这个问题,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有很精彩的阐述。

在这个电影的最后一部里,男主角Neo和反派boss面对面交锋。这个时候,大boss给Neo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到底是拯救人类世界,还是拯救他的女朋友Trinity。

非常纠结的Neo就问,难道我非得选择让Trinity死还是活么? 这个时候,boss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回答:

其实你已经做了选择,只不过你在试图理解这个选择背后的原因罢了。

紧急叫停的特权

如果我们大脑里装着的这个“我”,根本不是思想和行动的指挥官,而是个新闻发言人,那么,难道我们的自我意识唯一能干的事情,就是拼命试图理解大脑为什么会让我做这个,或者做那个吗?

倒也未必那么悲观。

如果你已经绝望了,那倒是可以帮我们从绝望中重新寻找一点点希望。有两个很重要的实验细节,也许能帮助到我们。

第一个,虽然在海因斯的实验中,在做出加法或者减法的决定之前4秒,大脑的活动图谱上,确实已经能够呈现出我们将要做的决定是什么了。

但是请注意,这个时候大脑活动图谱的预测准确率是很低的,只有差不多60%。要知道,就算是瞎猜也有50%的准确率呢。

这个细节可能说明,今天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技术还非常粗糙。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大脑在下决定之前4秒,确实已经准备好了行动的预案,或者说决定的准备,但是还并没有一锤定音。

这就像是我们去超市买菜,出门前也许已经写好了购物清单,但是在超市里看到现做的烤鸭很香,仍然可以现场决定买一只。

第二个细节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个细节来自海因斯的另一项研究。

在2016年,他发现尽管人类大脑确实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行为预案,但是直到采取行动前的最后一刻,如果我们有强烈的愿望,我们仍然可以强行否决掉之前准备好的行动计划。

他把这个时间点叫做“无法回头的时间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这个时间点大概在行动之前200毫秒。

这两个技术细节结合起来,我们至少可以稍微得到一些安慰。这说明,就算大脑在我们没有产生意识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行为预案,但是我们也许还是有强行否决的权利的。

总的来说,我们的决定很大程度上不是自由的,它会在你压根就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在你的大脑中逐渐成型并且付诸实施了。

当然,我们的大脑还剩下了一点点自由:它可以读取这个提前准备好的决定草案,理解它,分析它,并且拥有在最后时刻紧急叫停的特权。

既然我们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自由的,我们又怎么会进化成这种拥有自由意志感觉的生物呢?

换句话说,一个虚幻的自由感,对我们人类的生存繁衍有什么重要性么?如果我们人类没有这种幻觉,就是老老实实地执行大脑赋予我们的使命,好像也不影响我们生存繁衍吧?

必须得说,这个问题没有人知道答案。

但是,一个基本的判断:一种生物学特性能够出现而且绵延不绝,一定有它进化意义上的好处。

特别考虑到人类拥有这种自由意志的幻觉,人类又恰恰是这个星球上智慧水平和文明程度最高的生物,这里面应该不仅仅是巧合把?

自由意志这种感觉有一个特别的用处,就是保护和奖赏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当然,好奇心也好,探索精神也好,也应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我们的遗传物质和大脑结构给限定住的。

可能有的人就是天性好奇,有的会更保守稳重,这都毫不稀奇。实际上,在动物世界里也有更愿意探索未知空间的动物,和更愿意老老实实待在熟悉环境的动物。也并没有什么证据显示,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就一定比别的动物天生旺盛。

但是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如果结合自由意志的感觉,力量就会变得非常大。

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完成它的时候,你会觉得成就感爆棚,心情非常愉快。

如果同样一个目标,是别人要求你去做,那结果很可能就完全不同了,你这时候很可能就是例行公事的心态。

以此类推,也许自由意志的一个作用,就是给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赋予意义,让我们在探索世界的时候,会得到更大的快感和成就感。

打一个比方,我们都知道大脑当中有一个主管奖赏的区域,在特定场合被激活,就能够强化我们做某些事情,产生某些想法的能力。

这个获得奖赏的能力动物也有,比如:动物找到食物、找到配偶,它们的奖赏中枢也同样会被激活。

在人类当中,能够引发奖赏的事件就多得多了:读完一本小说,解出一道方程,完成一个任务,都会有类似的奖励。

这个古老的能力,结合自由意志这种可能是人类独有的感觉,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力量。

也许从离开非洲到建立村庄,从种植庄稼到书写文字,从建立国家到飞向月球,从吃饱肚子到尝试着理解自己,当然,也包括我们这门课涉及到的所有科学发现和思想,都是这种力量的结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