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3 新型高强耐热镁合金的设计思路

发布于 2021-01-13 08:17

    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镁合金是AZ和AM系合金。这些合金中Al含量较高,因此,具有优异的铸造、机加工性能和较高的室温力学性能。但是它们在温度超过120℃时蠕变强度会大幅下降,这限制了其作为汽车发动机部件和传动部件的应用。研究发现,常规AZ和AM合金蠕变强度低的主要原因是高温使用过程中,合金共晶区存在的半连续分布的低熔点、低热稳定性的Mg17Al12相变得质软粗糙;晶界附近富Al的过饱和固溶体在高温下发生层片状β-Mg17Al12相的非连续析出。镁合金的高温蠕变特点是位错攀移控制的蠕变和晶界滑移。根据耐热镁合金的高温变形特点和主要强化机制可知,耐热镁合金的设计思路应遵循晶内和晶界强化并重,减少原子扩散,限制基体内位错运动及阻止晶界滑移相结合的原则。因此,提高镁合金高温蠕变性能的措施包括:

(1)基体强化。固溶强化、弥散强化、时效析出强化

(2)晶界强化。①弥散强化。形成高熔点的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钉扎晶界。需要研究如何控制弥散颗粒的形态、尺寸及其与基体的润湿性情况。②加入某些可富集于晶界位置的表面活性元素,以填充晶界处的晶格空位,改善晶界附近的组织结构。例如,晶界处的铸造缺陷缩松等会使合金的强度,包括蠕变强度大大降低。

(3)细晶强化。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高温性能影响很大。当使用温度低于等强温度时,细晶粒组织有较高的强度。用于汽车工业中的镁合金部件的工作温度一般均低于等强温度。因此,通过提高冷却速率、合金化等方法细化晶粒,有可能提高镁合金部件的抗蠕变性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过细的晶粒组织有可能降低材料的蠕变性能。

    具体到新型高强耐热镁合金的设计与开发,则有几条基本思路:

    (1)以性能为第一目标,开发完全不含Al元素的、具有优异高温性能的镁合金。按照这一思路,可用价格相对昂贵的Y、Nd、Gd、Sc、Dy等稀土元素和Ag、Zr等非稀土元素,开发如 Mg-Gd-Y-Zr、 Mg- Sc-Mn等具有极佳强化机制、优异高温性能的合金。但这些合金的成本较高,且通常不宜采用大批量、高效率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即压铸法生产。因此,上述合金的应用领域主要限制在航空和军工等领域,动力系统是潜在的应用市场,难以在汽车工业中大量应用。

    (2)兼顾性能和成本,在Mg-Al系合金的基础上进行合金化或微合金化处理,研制高性能、低成本的耐热镁合金。在选择合金化元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合金元素价格相对较低;合金元素与Al的亲和力大,抑制Mg17Al12相的形成形成新的熔点和热稳定性高的第二相;降低空位和溶质原子在镁中的扩散速率;具有高的表面活性以填充晶界处的晶格空位,改善晶界附近的组织结构。符合上述条件的合金化元素主要包括轻稀土(如La、Ce等)、碱土(Ca、Sr等)和Sn、Si、Sb等金属元素。这些合金一般适合压铸法,在汽车行业、电子工业等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3)其他类型合金。总体思路是在晶界上引入第二相粒子钉扎晶界以防止滑移,在基体内引人稳定的弥散粒子或低扩散速率的溶质,使其基体中的空位和原子扩散速率减缓。

不要有恐怖心,不要有忧虑心,要保持乐观,冷静面对。

疫情凶猛,做好防护。不传谣不信谣。

编辑声明

铸造微课堂所发布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是由编辑团队收集整理的资料。本着共享互利的原则,由编辑团队进行简洁化后发送。所有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讨、参考之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果您认为铸造微课堂所发布的内容中图片及文字涉及版权事宜请及时联系告知。接到告知后编辑团队会及时进行删除。

铸造微课堂发布注明原创的文章,欢迎各平台转发分享,但请注明转载来源及原作者。

铸造微课堂不对转载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联系邮箱:zhuge110@126.com;kinsimer@163.com。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