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百科丨宝宝的足部发育,家长们有注意吗?如何让宝宝们拥有一双健康美丽的脚丫,快来看看吧!

发布于 2021-10-10 10:03

有了猿帮手,育儿路上不发愁

猿帮手育儿百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人类在成年之后,大约每天会行走1500-10000步,一生中步行的距离可以绕地球4周,而我们的足在步行时,承受的力量是我们自身体重的2-3倍。

这足以说明,足部在我们的人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宝宝们,都拥有一双健康美丽的脚丫,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位宝爸宝妈们所关心的重要事宜了。

那么,想要让宝宝的脚发育的好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孩子足部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只有先了解了正常的发展规律,才能在日常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宝宝的足部发育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足弓未形成(0—3岁)

0-3岁的宝宝是没有足弓的,他们的足部圆润光滑富有弹性,足部骨骼70%为软骨,没有足弓形态,足底呈现扁平状,多属于生理性扁平,无需就诊。

所以有些宝爸宝妈们担心为什么孩子是“满脚”,这样的担心是太早啦,因为这个时候,宝宝们的足弓还没有发育呢。

第二阶段

足部的发育(3~6岁)

3-6岁的宝宝,脚底厚厚的脂肪逐渐消退,脚掌掌纹慢慢增多。

走路稳定性变好,足部骨骼开始骨化,足弓形成,此时将慢慢由扁平的足部,变为正常的足部。

第三阶段

足部骨骼发育渐渐成熟

(6~12岁)

这个时候,宝宝们的足弓形态,慢慢由发展期向稳定期靠拢,掌纹增多,稳定性好。

第四阶段

足部形态发育成熟

(13岁以后)

13岁以后,宝宝们的足部形态发育,基本完全成熟,足弓形成。

如何发现宝宝足部发育有问题?

我们明确了宝宝足部发育的正常规律后,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就要注意宝宝足部的发育状况了,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判断孩子足部发育是否出现了问题呢?嗯妈建议,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观察:

01

日常大运动发育状态

02

孩子走路时的姿势观察

在孩子学会走路后,家长们就要注意孩子的步行姿态了。可以让孩子在不穿袜子的情况下,光着脚在平坦的硬质地板上行走。这时家长们从孩子后面观察在他们行进过程中,是否出现需要利用大幅度的扭胯动作来保持身体平衡。并且注意在行走时的肩部是否与地面平行。

03

孩子走路时的步态观察

在孩子正常走路时,家长们可以从正面和后面双向的观察孩子是否存在一些步态问题。家长们可以蹲下来,让自己的视野和孩子在同一水平线上,此时观察孩子在行走时是否出现了走“内八字”或“外八字”的情况。足部出现异常的旋转角度也是不行的。另外,家长们从后方观测步态时,也要注意孩子走路时的小腿、足踝、足跟是否在同一条直线。

04

双腿腿型观察

观察宝宝在能直立行走之后的腿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可以让宝宝脱掉鞋袜,光脚站在平坦的硬质地面上。先将宝宝两侧膝盖向内靠拢,然后观察孩子的脚踝是否能够随之并拢。其次要观察的是孩子的大腿和小腿是否呈一条直线、两侧膝盖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可以排除一些“O型腿”或“X型腿”的情况。

05

足弓发育情况观察

观察孩子的足弓发育,可以以一种游戏的形式实现。比如让他们脚沾上干净的水,踩在可以显影的平面上。这样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他们的足弓情况。另外还可以用手直接触摸,感受一下双脚的足弓高度情况是否一致。

06

孩子日常穿的鞋子磨损情况

检查孩子的鞋子磨损情况也是判断孩子足部发育的重要途径。家长们可以观察孩子的两只鞋鞋底,看看是否有明显的不一致的磨损情况。排除一些足外翻、足内翻的问题。

学会了以上的几种观察方法,家长们应该能够轻松地发现一些孩子足部发育的问题。

发现问题后要做的就是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作为家长,就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毕竟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任何一个闪失,都会对他们将来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您的谅解

猿帮手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科学养育!

育儿百科|疫苗科普

辅食营养|早教教育

期待你的

分享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