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语文战略中,你的娃该怎样学好语文?

发布于 2021-10-10 09:58

全国语文新教材课文配套音频

100多位中央广播电视台

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和录音师录制完成,

转发朋友圈  分享中国最优美的声音


01

何为大语文?


“大语文”并非是一个新概念,追溯源头,新中国成立前后,叶圣陶先生把国语和国文合起来称之为“语文”,这个定义,从叶老的初衷上来讲,其实已经指向大语文。
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特级教师张孝纯提出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大语文学习“一体两翼”的理论,即以语文课堂学习为主体,以加强语文课外学习和拓宽语文学习环境为两翼。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主要指的是拼音与识字、组词与造句、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以语言学习和应试为主要目标,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语文课本。学习面狭隘,并且在校学习的语文,主要是通过语文考试,完成升学的目的。
而“大语文”,则是用更大的格局和眼光看待语文学习,将语文的学习对象从语言拓展到文学、文化、艺术、历史等更广阔的空间,纵横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培养学生集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思维方式、品格价值观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
大语文更加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汲取精华,弘扬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品德精神,培养每一个孩子的文史哲艺综合素养。也就是我们口中的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形象一点就是:传统语文偏重语言学习,比如一篇课文要学习字词句、段落章节、中心思想等,强调“知其然”;而大语文更偏重文学部分,注重作者的写作背景与过程,理解作者的故事心境,强调“知其所以然”。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会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02

谁在进行大语文战略布局?


毫无疑问,国家是大语文战略的布局者。我们来梳理一下国家最近几年来教育领域改革中和语文学科相关的部分。
2016年开始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目前已举办六季
2016年“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建设全面展开,央视目前已完成三期共300篇课文朗读

2018年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目前已完成六期

2019年开始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目前第三季进行中

2019年,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
2019年央视开始播出《跟着书本去旅行》
《跟着书本去旅行》是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身临其境爱教育,触摸历史、感知文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同时融合哲学、历史、考古、经济、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真正的大语文。

中考、高考改革,语文题量增加,分值增加,难度增加。

早在2017年,部编版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曾明确表态:高考语文正在改革,命题开始考阅读面和阅读速度,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也大大拓展。现在不只考文学,还涉及到哲学、历史、考古、经济、科学等方方面面。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新高考改革以来,每年大概总有15%考生做不完卷子。

03

大语文时代来了,语文应该怎么学?


陪养扎实的基础知识
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笔顺、词义的等文字基本功方面的掌握。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写字的能力逐渐弱化,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其实这些语文的基础能力应该得到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语文基本功。其实这不仅仅是文字基本功的培养,更是一种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就像这种文字的基本功需要点滴的积累,没有速成的方法,同样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是需要平时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
重视语文的实际应用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的实用性常常被忽略。比如说写一篇议论文、记叙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让学生写一封信、一张请假条,他们未必知道正确的写作格式。因此,在培养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视国学教育的培养
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对高中语文课标进行了修订,将原标准中的诵读篇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古诗文推荐背诵篇目从14篇增加到72篇。将原来只要求阅读的古诗文纳入了背诵篇目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高中语文课本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各个部分。
我们不能把对国学的学习仅仅当成是一种应试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感受古诗文的文化内涵,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背诵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能够理解这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唐诗宋词中体会其中的意境美,感受中华文化独有的审美情趣;从先秦两汉的哲理散文中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国古人的哲学和智慧,学习古人的哲学思维,从孔子的学说中学习仁爱;从墨子的学说中学习逻辑思辨;从庄子的学说中学习舍得。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不仅表现在学识上,还通过与众不同的气质表现出来。所以说,学习古诗文不仅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会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孩子的“精神气”。
培养阅读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其中不仅包括古诗文的阅读,还包括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的阅读。要培掌握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更要理解透过文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说语文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方面,还是一种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智慧校园大数据管理平台
大数据助力精准教育!
1篇原创内容

这才是真正的错题整理神器,直接打印A4错题本,只需普通打印机,还能提醒复习!
小学必背古诗文朗读
初中必背古诗文朗读
小学、初中译林版英语课本配套音频
央视打造最好听的语文—— 经典咏流传
央视打造最好听的语文—— 江山美如画
央视打造最好听的语文——致未来的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