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在实验班里一篇作文到底改几遍?

发布于 2021-10-10 12:59

以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王涛老师提出的“三元方法论”为核心,针对本系列教程,现面向全国高中学校招募教学型教研实验班。以学科专家内部教学指导、内部资料共享、内部互动教研的形式,开展直接服务高中写作教学的大型公益活动。

在实验班里一篇作文到底改几遍?

      首先给各位看官看一下作文题目:

      这个作文题,在《精准教学·高考满分作文通关教程》上已经有了非常到位的讲解:

     但是我们的孩子们写成了如下的样子:

1.

2.

3.

不得不说,学生们学的还是有模有样,但是还是欠缺一点火候,暴露出一些问题。王涛老师认为:

首先,三篇文章的结构都是中间三段并列,这样可能会比较有利于老师的阅卷。将分论点的中心句放在明显的位置,甚至单独列段,也很不错。

但是,思考一下,既然把最重要的句子单独列段,那么把句子写得准确生动,又富有文采是不是更好呢?

其次是关于分论点与事例的关系。孩子们基本上是分论点后直接加事例,这样很不好。有点穿靴戴帽之感,逻辑上也不严密。

在列出分论点后,是不是应该对它做阐释呢?
所谓阐释,往往先从概念入手,比如,煎是什么,熬是什么,煎熬意味着什么,煎熬的积极结果可能是什么?即使没有达到这样的结果,对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养成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然后做具体的举例论证,由于举例论证本身是不完全归纳,在逻辑上存在缺陷。所以,在举例论证之前,应该是严密扎实的演绎推理。

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呢?王涛老师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指导该学生进行反复修改,一直改到彻底满意,能达到高考作文分数55分以上,然后再告诉他们,好作文就是这样的。

写完修改意见之后,看到学生欠佳的习作,王涛老师顿时起了兴致,瞌睡在床惊坐起,拿出其中一篇习作,立马修改操练了起来。

这是学生的习作原稿:
王涛老师认为: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是分论点缺少引人入胜的内容,学生不太会阐释,(这也是很多学生作文的通病),作文题目是:乐观以待“煎熬”,人生更精彩。一个“更”字,就要求学生要有比较思维,“更”难写,不如改成“别样”。

于是王涛老师进行了第一次的实验班作文修改:
乐观以待“煎熬”,人生别样精彩。当人生遭遇煎熬,是消极怠慢,还是积极进取?是悲观放弃,还是乐观坚守?显然这是个重大问题。选择前者,生命往往趋于暗淡,生活就会走向平庸;选择后者,生命获得新生,生活异常精彩。面对深陷囹圄的煎熬,文王乐观待之,《周易》妙传天下,泽被后世,成就精彩人生。大才如苏东坡者亦受厄运煎熬,乌台受辱,黄州蒙难,然而,他高唱大江东去,与清风共舞,与明月相伴,豁达乐观,成就了不朽的苏东坡,笑对煎熬,炼就了永恒的赤壁。面对不可避免的煎熬,我们大笑以对,厄运和苦痛将在这乐观的大笑里颤抖低头!
这是王涛老师躺在床上的即兴创作,写完之后犹不过瘾,觉得许多地方仍然不够到位,于是起身穿衣,正襟危坐,开始了第二次修改:
乐观以待“煎熬”,人生别样精彩。当人生遭遇煎熬,是消极怠慢,还是积极进取?是悲观放弃,还是乐观坚守?选择前者,生命失去光泽,生活走向平庸;选择后者,生命获得新生,生活异常精彩。深陷囹圄对于一位帝王来说,可谓天大的煎熬!就在这样的煎熬中,文王拘而演《周易》,这等人生,何其精彩!乌台受辱,黄州蒙难,大才如东坡者深陷如此煎熬。然而,竹杖胜马,烟雨人生,豁达乐观的苏轼始终乐观待之,一蓑烟雨任平生,成就了不朽的佳话。生活难免有困厄,生命不免有煎熬。我们不惧怕,不退避,我们大笑以对,乐观以待,厄运和苦痛必将在这乐观的大笑里颤抖低头,精彩的人生必将在乐观中演绎!
第二次修改之后,王涛老师觉得较为满意,就将修改内容发给了作文365的主编巩彦芬老师,不想深夜之中,巩老师也来了兴致,很快就把她改的段落发了过来:

乐观以待“煎熬”,人生别样精彩。

深陷囹圄对于一位帝王来说,可谓天大的煎熬!就在这样的煎熬中,文王拘而演《周易》,这等人生,何其精彩!倘若他受不住煎熬,在煎熬中结束生命,那么历史上没有文王,没有《周易》,更没有周朝;乌台受辱,黄州蒙难,大才如东坡者深陷如此煎熬。然而,竹杖胜马,烟雨人生,豁达乐观的苏轼始终乐观待之,一蓑烟雨任平生,成就了不朽的佳话。
生活难免有困厄,生命不免有煎熬。当人生遭遇煎熬,是消极怠慢,还是积极进取?是悲观放弃,还是乐观坚守?选择前者,生命失去光泽,生活走向平庸;选择后者,生命获得新生,生活异常精彩。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面对煎熬,不惧怕,不逃避,乐观以待,厄运和苦痛必将在这乐观的大笑里颤抖低头,精彩的人生必将在乐观中演绎!

至此,“三元写作”实验班的一篇学生作文才算修改成型!

经过此次连夜“三番五次”的修改,可以得出:

1、作文应该摆脱“并列式”的桎梏,多尝试一点如金字塔模型、黄金思维圈等新的框架结构;(《满分作文通关教程》里已有精彩讲解)

2、学会阐释,学会概念演绎生发,远离“观点+素材+金句”的“万能”套路;

3、反复修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写一千篇作文不如把一篇作文改一千遍,在这一点上语文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到不厌其烦。

看到学生作文在一次次的修改中逐渐雕琢成器,您“手痒难耐”了吗?对学生作文有没有更加高明的创意,精妙的表达?想不想加入教研群与天下语文老师一起改作文呢?

王涛老师正在“三元写作”教研群里摆开龙门宴,广撒英雄帖,与天下语文教学能人高手共同交流切磋。赶快进群,与老师们一起“改作文”吧!

可添加下方毕老师微信邀请进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