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被砍下后,能感觉到疼吗?此人亲身试验,用生命换来答案
发布于 2021-10-10 12:43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礼物,读万卷书,才看得清浩月繁星
在此感谢大家的阅读!
让生命如夏花般绚烂,死亡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
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怀着这样的疑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路,要如何前行。
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的人,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燃尽自己的一切,有时候就连性命,都可以放弃。
而“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死亡的降临让他不屑一顾,甚至用自己的命,来完成他所追求的真理,假如人的头被砍下,人的躯体是否还有意识,他亲自实验,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答案,他的一生是如何呢?他又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一、少年天才
1743年8月26日,法国巴黎的一个律师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为拉瓦锡,因为出身在律师家庭,从小父母对他非常严格不让他出门,在家里听老师讲课,在这样的环境下,让他对外面环境非常的向往,直到他5岁那年,母亲的去世让他感到了痛苦,这是他第一次从母亲那里告知了死亡的含义,让他不由的着想人死之后,躯体还能动吗?
1754年11岁的拉瓦锡就读于马萨林学院,他的父亲一直就盼望他能子承父业,继承他作为律师的人脉关系,可是拉瓦锡本人并不喜欢律师这个行业,在他看来律师就是玩弄法律,勾结法官的职业,并不能完成自己对于人生的追求,他所追求的是自然科学的奥秘。
1761年18岁的他,还是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只能考上巴黎法学院,进一步学习法律,这可是全法国最好的法律大学,毕业的都是大法官,或者就是行业的顶尖律师。
他也只能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是自然科学,他发现自然包容万物,或许可以从中找的一些规律,用来验证自己对生命的猜想,这期间他还找到了自己的良师益友鲁埃尔,从他那里学习到了系统的化学知识,让他对当时科学界的猜想“燃素说”产生了质疑,他觉得自然绝对不是可以简单理解的,里面肯定有人类不了解的东西。
1768年25岁的他因为学识出众,加上对化学方面的研究,荣升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可以光明正大地对父亲表达,自己并不喜欢法律,而他已经功成名就,被称为“少年天才”,是法兰西科学院里最年轻的院士,他有这个能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二、追名逐利
此后的数十年间,他不停地对各种科学猜想,做着论证,实验的次数多达上千场!
在这期间他驳斥了许多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比如波义耳提出的四元素说,认为水长期加热,会形成土类物质,但是拉瓦锡并不赞同,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用了十天的时间来实验,最终推翻了四元素说,他用实验证明水的加热会出现固体,但是水的密度不变,与土物质有关。
他还设计出了“著名的种罩实验”,在里面成功地发现了空气里的硫,锡、铅的体积,为后来提出的空气中含“氧”的假说奠定基础,认为可燃物是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结合的成果,而他为实验交流方便,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化学命名法,形成的化学命名符号延续至今,广为流传。
但是他也没有停止对于名利的追求,在担任法兰西名誉科学院士的同时,他贿赂贵族花费50万法郎,成为一名包税官,取得食盐和烟草的税后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与征税官的女儿结婚,并在金钱的运作下担任上了众议院的职位,此时他志得意满,早就忘掉儿时的追求,探索死亡的奥秘,研究自然的规律,而此时的他只是出于名利而研究实验的,再也没有当时的初心。
最终死神的光芒还是笼罩了他,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他这样的老贵族都要被人送上断头台,加上他多年研究树敌无数,早就有许多看不惯他的人了,他们在其中扇风点火,称呼他为“人民学者的公敌”。
虽然他并没有参与到当时法兰西的政治当中,但是由于他包税官的身份还是受到民众的愤怒,而激进的自由政府开始了对法兰西既得利益者的清算,法兰西科学院就此解散,而愤怒的民众要把他送上断头台,面对抓捕自己的士兵时,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逃出去了。
三、临终实验
1793年11月28日,拉瓦锡被捕入狱,整个科学界都震动了,无数人为他奔走,纷纷对新任政府施压,让他们放了拉瓦锡,科学界不能没有这名天才,他的存货的价值,明显要高于死亡。
可是当时的改革派非常强硬,表示要推翻这些“老古董”,所以断然拒绝,反而对拉瓦锡的监管更加的严厉了。
1794年5月7日,在最后的审判下,拉瓦锡被判死刑,并在1天后执行,到了临终时刻,他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自己,那个对生命充满好奇的自己,他在这个时候终于看开了对于名利的追求,他只想完成那个自己一直想证明的实验,现在他终于可以做了。
1794年5月8日,他站在断头台前,对旁边执行任务的刽子手说:“你能帮我看下,我的头颅被斩掉后,身体还能有意识吗?斩掉的头颅又能活多少秒呢?”
刽子手被他的精神震住了,他没有想到,有人在死亡面前,追求的是实验精神,他点了点头,答应了拉瓦锡的请求。
随着锋利的铡刀快速地下落,拉瓦锡的头颅落下了。
据说当时的刽子手看到了他被斩首后,眼睛眨了11次,证明了拉瓦锡最后的一个实验,那就是人死后还是有残留意识存在的。
拉瓦锡本人不愧是一名具备研究精神的科学家,哪怕到死的那一刻,都忘不掉对科学的追求。
著名数学家拉格瓦日对他死感到痛心疾首说道:“
这样的脑袋你们能够一眨眼地砍下,但是他这样聪明的人100年多不会再出一个了。”
拉瓦锡一直都是一个追求科学的人,哪怕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也要证明自己的实验,无愧于后人对他的评价。
而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很少有这样的人出现了。
但是在我们国家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参与研究“两弹一星”的人里面,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他不顾核辐射泄露的危险,直接闯进核污染的实验室,用自己的躯体带出了这份宝贵的资料,但是他自己却在不久后离世了,他是我们的无名英雄,他们用生命奠定了,我们现代科学发展,现代科学因有这样的人而骄傲,国家因有这让的人而自豪。
追求科学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不分国家,不分种族,对于这种精神,怀着一份尊敬,因为有他们,人类科学事业就会永远大步向前!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