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常说的提炼是啥?怎样提炼才能让文章出彩?
发布于 2021-10-10 14:23
“没有提炼好!”
“再提炼提炼!”
“提炼”是领导审文章时常说的一个关键词。
文字工作者在撰写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党和国家的思想理论著作、上级下发的文件、政策法规、领导讲话等材料,但这些材料不能直接复制粘贴,而要对其进行提炼和总结,使其与我们的文章主题相契合。那么,“提炼”的正确操作方式是什么?具体要如何“提炼”呢?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提炼材料的一些技巧。
通过剖析数千篇常用事务性文稿的行文结构,小编最大的感触是:无论宏观上的一本书,中观上的一篇文章,还是微观上的一个段落,基本都可以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词语进行拆解。这也对应事务性文稿“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文章是活的,也是多样的。“为什么”、“是什么”、 “怎么办”的呈现方式和组装方式是极为复杂的,拆解起来需要一番精力。下面,就重点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谈谈提炼材料的技巧。
“为什么”部分写作技巧
首先搞清楚“为什么”在常见事务性文稿中的分布规律。
从文章的宏观框架上看,主要分布在讲话稿、评论稿、理论文章的开头部分,主要是讲道理、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等等。另通知等公文,也经常从“为什么”开端,主要是讲行文依据、讲必要性等等。
本文重点以讲话稿为例,讲解写好“为什么”部分的方法。
一般而言,可以用一个公式进行概括:“共性道理+单位实际+鼓动号召”。
第一个层面,即“共性道理”层面,把诸如领导论述、名言名句、理论规律、典型经验、现实问题等具有普遍属性的共性道理单独抽出来,以备酝酿、选用。如果在一个段落里要论述创新的重要性,可以查到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放在最前面,如“习近平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
第二个层面,即“实际分析”层面,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把论述单位既有做法、当前形势的语句单独抽出来,以备酝酿、选用。
第三个层面,即“鼓动号召”层面,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把鼓动性号召、原则性对策、总体性对策的语句单独抽出来,以备酝酿、选用。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要聚焦于能否支撑住、支撑好当前小标题,把那些合适、恰当并且出彩的留下。另外我们可能会发现有些素材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我们要及时进行合并同类项,在信息量上做加法,在文字上做减法,整合有新意的观点、有亮点的表述,尽量用最短的文字传递更多、更足的有效信息量。
“是什么”部分写作技巧
同样,首先搞清楚“是什么”在常见事务性文稿中的分布规律。
“怎么办”部分写作技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