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 | 预测中国耕地平衡政策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未来影响

发布于 2021-10-10 16:03

原文题目

Projecting the future impacts of China’s cropland balance policy on ecosystem services under the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第一作者

Li Xia

期刊名称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发表时间

2020年3月

一作单位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 Key Lab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引用格式

Li X, Chen Y. Projecting the future impacts of China’s cropland balance policy on ecosystem services under the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50: 119489.


本文字数:2141字 

阅读时间:  7min  

0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全球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与粮食生产的耕地存在直接竞争关系。有研究证明,全球建设用地扩张导致全球最有生产力的耕地损失2%,这些耕地损失的地方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中国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未来中国的建设用地仍将继续扩张,不可避免地对耕地和生态造成影响。然而,鲜有研究评估未来情境下中国耕地政策的影响。因此,文章基于CMIP6设定的5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作为未来发展情景,拟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未来建设用地扩张,以生态系统服务下降为手段去平衡耕地损失的面积和质量,将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02
数据与研究方法

文章使用的1km土地利用数据(2000、2010年)来自中科院;中国2050年建设用地预测数据来自Chen(2019)的研究成果;年积温、年均降水、年均温度、干旱指数、水分指数、海拔、坡度和与城市距离等数据来自中科院;生态系统服务数据(碳固存、土壤保持、防沙固沙、水源涵养)来自Ouyang(2016)的研究成果;1km耕地潜在产量数据(2010年)来自GAEZ;中国子流域盆地矢量数据来自Skinner Regional Systems Analysis Dastverse。

利用CA模型结合决策树、随机森林、旋转森林等算法模拟耕地复垦。

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计算每个子流域各地类上的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平均值,然后新增耕地面积乘以其他地类与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差值,得到转为耕地后损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

(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损失)

5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2个耕地平衡策略(数量平衡QNB和质量平衡QLB)相结合,得到10种模拟情景。数量平衡是指因建设用地扩张而损失的耕地与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平衡是指因建设用地扩张而损失的耕地潜在产量通过耕地开垦进行补偿。以2010年为基期,模拟2050年的情况。

03
结果分析

2000-2010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导致4.2万平方公里的耕地和20×108吨产量损失,预计到2050年中国损失的耕地在2.3~10.3万平方公里之间,损失的潜在产量在15×108 ~ 67×108之间。

(2010-2050年建设用地扩张损失的耕地面积和潜在粮食产量)

2050年预测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耕地数量平衡(SSP-QNB)情景显示,坡耕地(坡度大于6°)的数量占比约为0.86~1.37%,约是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的4倍。数量平衡情景下,补充的耕地产量仅为建设用地占用损失耕地产量的28%~31%。从生态系统服务受损来看,长江流域中游东北地区的碳固存功能受损严重,长江流域下游南部沿海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受损严重,黄河流域中游防沙固沙功能受损严重。耕地开垦造成的碳固存、土壤保持功能损失大于建设用地扩张。

(不同情景下坡耕地占比)

(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耕地数量平衡情景下,获得的耕地潜在产量和损失的生态系统服务)

(SSP5-QNB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流域)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耕地质量平衡(SSP-QLB)情景显示,坡耕地的数量占比约为4.38~7.08%,约是耕地数量平衡情景的5倍。为实现耕地质量平衡,所需要的耕地面积约是数量平衡情景的1.93-2.38倍。从生态系统受损来看,耕地开垦造成的碳固存、土壤保持、防沙固沙功能损失约是耕地数量平衡的3倍,碳固存、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损失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耕地质量平衡情景下,获得的耕地潜在产量与生态系统服务损失)

(SSP5-QLB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流域)

04
结论与讨论

为了补偿损失的耕地,耕地数量平衡和质量平衡情景下坡耕地的数量均显著增加,然而,坡耕地缺乏良好的耕作条件和较低生产力,面临较高的撂荒风险。如果仅实施耕地数量平衡,难以保证新开垦耕地的生产力与达到损失耕地的水平。如果实现耕地质量平衡目标,需要新增耕地的面积是数量平衡情景下的2倍,将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未来中国耕地损失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新增耕地主要在相对欠发达的内陆地区,这种耕地交换行为对内陆地区可能带来不公平的后果,例如恶化当地生态条件、影响生计和栖息地,减少长期发展机会等。

文章认为中国现行耕地平衡政策在未来可能失效新开垦的耕地以高额的生态成本换来有限的生产力,需要制定可持续的战略既保证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同时减少生态损失。文章建议从耕地数量平衡向耕地质量平衡转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耕地单产水平,高效再利用撂荒耕地。

文章主要贡献是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评估国家尺度上耕地保护政策的潜在影响。

05
不足与展望

文章使用土地利用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无法识别小农户碎片化耕地利用情况;没有考虑不同土地类型之间的交互,仅是探讨了耕地与其他地类之间的转化关系;没有考虑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损失可能被低估;没有考虑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待耕地保护政策态度的差异。


HIGHLIGHT

  • 评估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耕地平衡政策的影响

  • 由于城市扩张,数量平衡只能弥补生产力损失的28%~31%

  • 耕地开垦完全抵消生产力损失,将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大幅下降

End


声明:本推送内容仅代表本人对文章的理解,不是对原文的翻译,难免出现错讹,欢迎各位专家、同学批评指正。

通往PhD之路
记录博士生的修炼日志,不定期分享学术资讯。
45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