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标本能从动脉处采集吗?
发布于 2021-10-10 19:36
临床上采用 BD 预设型血气针(或用肝素润湿的注射器)抽取动脉血,血常规、凝血标本等,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于外周静脉处采集。
临床采集血标本时,患者需分别承受穿刺动、静脉的痛苦。
许多休克患者、手术后循环不稳定者,因血容量不足,外周血管充盈不明显;
静脉采血较困难,一针穿刺成功率低,不能及时为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延误了抢救时间,反复穿刺也加重了患者痛苦。
图源:站酷海洛
情景回顾
26 床患者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突发大量呕血,血压急速下降,遵嘱为患者进行快速补液,予以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
医嘱:血常规、电解质检查、凝血筛查等检查。
该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外周血管充盈不明显,虽然能够进行静脉输液,但静脉采血较困难,两次穿刺采血都只留取了不到 1 ml 的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
于是,我就按照往常一样习惯性的采取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进行股动脉穿刺末端插入真空管进行采血。
股动脉搏动强、血管粗,采血进行得很顺利。患者经过抢救后,生命征逐渐趋于平稳。
就在我松口气,准备写抢救记录时,一个比较好学的实习妹妹问道:
「股动脉不是用于血气分析的吗?通过动脉进行血常规、生化管的采集会不会影响结果?」
这一问彻底把我给问住了,我没有马上回答。
仔细想想,在临床中,第一次接触这种方法其实正是在实习的时候,那时我在 RICU,有几位患者每天早上都有动脉和静脉的采血。
老师们都是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足背动脉后接真空采血管进行采集标本;
到最后只剩下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时,反折塑料软管,分离末端针头后,接去除针头的血气针注射器内直接抽取 1-2 ml 血标本,拔除血气针按压。
第二次是在急诊科实习的时候,抢救的时候,患者创伤性休克,抽血相对困难。
而急诊的患者急需化验结果,以便于抢救,所以当时老师也是直接从动脉进行标本的采集。
当时的我并没有想那么多,直到我工作后,科室里的同事们也教会了我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临床上通过动脉采取常规血液标本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 一次性采血针 ② BD 预充式血气针(或肝素润湿的一次性注射器 5 ml/10 ml)进行采集。
方法 1:一次性采血针垂直刺入动脉后,见有波动样的回血停止进针,将采血针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进行采集血液标本。
只剩下血气分析标本时,反折塑料软管,分离末端针头后接血气针/或肝素润湿的注射器内直接抽取 1-2 ml,按压穿刺处,迅速拔针。
方法 2:注射器采血法同一次性采血针,抽取足量的血液后,即迅速拔针,一人用棉签按压,另一人将采集的血液根据项目刺入各支真空管,余下 1-2 ml 血液用作血气分析。
因步骤多, 耽误时间, 常造成标本出现凝血及溶血现象。
图源:图虫创意
而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血, 由于真空试管本身的负压作用, 血液可经采血针直接匀速进入试管。
这样不易发生凝血和溶血现象, 保证了血标本质量, 并且使整个动脉穿刺采血的时间缩短, 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临床工作中,我一直是使用第一种方法的。
至于实习妹妹问的会不会影响检验结果的问题,从前的我并没有仔细思考过,因为大家都这么做,同事也教我这么做。
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秉着严谨的态度我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很好地解决了我的疑惑,资料如下:
有研究表明,动脉血与静脉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等检验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吴芳兰等 [2] 研究:可以从动脉留置针取动脉血替代静脉血测凝血时间值;中心静脉血血浆电解质与动脉测压管血血浆电解质值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董宏伟等 [3] 认为:静脉采血为常规采血途径,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周围静脉采血困难,可以迅速从动脉采样达到快速的目的,有利于抢救和治疗。
刘丹丹等 [4] 不同采血途径进行血常规检验实验结果显示,动、静脉血采集的检查结果相比基本一致。
刘妙 [5] 根据传统的生理学理论,在作为细胞外液一部分的血液内,无论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它们中的离子浓度是相同的 。
两组病人血钾、血钠结果都在生理正常范围值内,且两组数据接近,与吴芳兰等报道一致。
综述,急诊或紧急情况下,静脉采血困难时,可以通过动脉采样。
根据上述文献,其检验结果与静脉血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检查结果基本一致。
但也有报道称 :动静脉血的生化指标,尤其是电解质方面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并应分别建立相应的正常值范围 [6]
葛丽英等 [7] 研究显示: 机体内动、静脉血钾浓度之间无明显差异, 但经过抗凝处理可造成血钾浓度的下降。
但现在临床上通常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穿刺动脉后,末端插入真空采血管直接采血,而不是通过抗凝处理的注射器抽吸血液后,再将采集的血液根据项目刺入各支真空管,余下 1-2 ml 血液用作血气分析。
很好的避免了肝素影响血钾浓度或是凝血功能的检查结果。
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的深入,病人对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在高效完成护理服务的同时又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是每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动脉采血可以同时完成动脉血气分析和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
满足了临床采血检验需要的同时,减免了病人多次采血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可以降低护理直接成本。
应用一次性采血针动脉穿刺采血的注意事项
1. 固定好穿刺部位。
2. 由于动脉位置不同,选择哪一血管都各有利弊, 应因人而异。
桡动脉直径约 0. 3 cm, 且周围组织紧密, 穿刺时患者疼痛较明显。
图源:站酷海洛
股动脉直径约 1 cm, 位置较浅, 搏动明显, 穿刺时患者相对痛苦小 。
但体重约 100 kg 的肥胖患者, 股动脉穿刺深达 3 cm, 而采血针长度最长 2. 6 cm。此时选择股动脉会导致穿刺失败。
肱动脉直径约 0. 4 cm, 动静脉位置较远, 选择肱动脉穿刺较好, 患者体位不受病情影响, 但有的患者此处动脉搏动不明显。
足背动脉位置表浅, 较股动脉、肱动脉等皮下脂肪分布少, 活动度差, 动脉管壁厚, 弹性好, 穿刺成功率较高。
即使穿刺失败, 因穿刺处渗血少, 止血容易, 也不易造成局部血肿, 但此处穿刺患者疼痛明显。
3.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采集血标本, 右手拿采血针刺塞端刺入真空试管时注意:采血针软管勿拉动过紧, 以防针头脱出血管;
同时真空试管应倾斜 45 °, 将采血针头斜面靠近试管壁, 使血液缓慢流入管底, 以防止机械性红细胞破裂造成渗血。
采血者可根据患者的循环及穿刺局部血管的情况、标本血量的多少, 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穿刺方法, 避免反复穿刺, 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尹小兵, 柴琼霞, 李展锋. 从动脉测压管采血行血电解质及血糖测定的研究 [J]. 护理研究, 2005, 19(1):55-56.
[2] 吴芳兰,不同途径采血对凝血酶原时间影响的对比观察 [J]. 护士进修杂志, 2005, 020(001):16-17.
[3] 董宏伟, 张绪国, 施艳红. 急诊动脉血代替静脉血的研究 [J]. 中国实用医刊, 2007, 034(004):49.
[4] 刘丹丹, 王彬, 于雪晶.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 医学信息, 2019, 32(07):172-174.
[5] 刘妙.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完成动静脉血液分析的应用观察 [J]. 全科护理, 2016, 14(034):3623-3624.
[6] 付 晓.动静脉血部分生化指标比较 [J].检验医学与 临 床,2008, 5(4):207.
[7] 葛丽英,洪慧东. 动静脉血钾浓度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8) : 570.
往期文章推荐
题图:图虫创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