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著作读不懂?你的方法用对了吗?【文末送书】
发布于 2021-10-10 20:36
大家目前处于保研的关键阶段,读书一定要带着目的和兴趣阅读,如果各位保研人是为了研习某个学科开展的文献阅读,那么阅读文献的范围可能相对较为宽泛,比如去阅读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法理的文献;若有大致研究方向或选题方向,其阅读文献的范围可能相对聚焦,例如研究违宪审查、结果犯、违约责任、国际条约等;倘若有具体的选题方向或研究任务,此时阅读文献也是任务导向型,阅读的文献相对限缩。
因此,读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体系,知道你是为什么读这本书,咱们的保研过程中,不论是研究必要、兴趣使然还是知识拓展,不同目的的阅读都有不同侧重的。
辨别一本书是否为经典名著首先要判断书籍的权威程度,岛主推荐大家从以下几下几个角度判断:
不同出版社的出版读物是不同的,好的出版社出版的内容多为中外法学名著,因此优秀的出版社可以为大家定位好的书目,各位保研人在阅读时可以优先选择以下出版社:
主要从事法律出版的出版社有: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综合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科学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译林出版社
高校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学术丛书:出版社出版法学学术著作,有“系列式”的和“零售式”的、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天下文丛”、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法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科学文库”、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青年法学文库”、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法学前沿•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上海三联法学文库”
译著:译著可以拓宽学术视野,丰富大家的学术想象力。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世界法学译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雅理译丛”、“中国近代法学译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公法名著译丛”
在阅读书籍是也不可忽略搜索作者简介,如果不是当代大家或古代先哲,那么作品只能说是优秀作品,大概率是算不上经典作品。由于不同部门法的领军人物不同,岛主在此不一一赘述,但岛主建议大家对法学领域的大牛人物进行一定的了解,由其是各位保研人目标院校名家。
很多保研人都是不看目录直接就读正文,读着读着,不知道书的下一章说的是什么了,也不知道正在读的这一部分与前一章的逻辑,整本书的思路和框架。因此岛主建议大家在阅读开始,就先把一本书的目录好好研读,看看作者是怎样的逻辑思路,运用了哪种概论、现状、问题、解决方式等。
首先,各位保研人可以对自己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能力进行估算,按照每天多少章节的任务量给自己分配任务。岛主建议大家的任务量不要过多或过少,也不建议以字数或页数来算,最好按章或者节为单位,对每一章节有一个完整的阅读和体会。
读书不能读完就结束了,还要对书中的内容产生自己的思考,当对某一观点有启发和疑惑时,可以进行摘录,这些都是我们日后的财富和积累。
读书笔记不限于格式,不限于主题,也不限于形式。如果各位是图书馆借的书,可以使用电子文档或者自己的笔记本做随笔,岛主更推荐电子文档,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文档更有助于我们的修改和保存。
书中的内容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们的阅读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当自己的观点和书中的观点存在矛盾时,各位保研人千万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而是可以通过检索其他书籍或者论文对该看法的观点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我们进行阅读的最终目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