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这么一条路吗

发布于 2021-10-10 22:29

/ / /

今天趁着秋雨将至前的最后一天,我在旧法租界的新华路闲逛,隔了一个国庆没来,突然发现这里又有了新的装扮:

 

一些醒目的长着紫色脚架的鹅黄色展示牌、一丛忙得晕头转向的小风车、一片看不懂花纹含义但让我感到莫名的雀跃的地面涂鸦,一个覆盖着厚厚的白色隔水布的简单木架,据说是艺术家设计的一个简易休憩亭。

我搜了一下,原来这些新鲜玩意儿都是第四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新华社区“细胞计划”已经开始陈列的作品,也正是国庆期间刚在街头巷尾亮相的,表达的是本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艺术介入社区”的核心理念。

 

但最吸引我的是梧桐树下三五步一辆的空荡荡的黑色黄包车们,干净得非常年轻,没有一点点历史的痕迹,我虽然跃跃欲试,但没有“破窗效应”的暗示,也不好意思真的坐上去。

走近了看,座位靠背上写着:

 

“您的家乡是否也有一条路叫做‘新华路’?希望您能告诉我它所在的具体位置,发送至xinhuaroad@163.com”

 

据创作者说,这是一个“寻找新华路”的项目。“通过在上海的外地人,进一步寻找全国各地现实存在的‘新华路’道路名,扩大‘寻找新华路’的创作范围,激发全国人民爱祖国、爱家乡的高涨热情。”

 

这艺术家真够坏的,我想,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正是秋风起的时节,他不好好搞自己的艺术创作,偏要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故乡 塔斯肯 - 时光行者

我家乡恰好没有一条新华路,但是,全国城市内道路中重名率最高的前十名:人民路、建设路、文化路、解放路、公园路、迎宾路、朝阳路、青年路、和平路、新华路,其中我的家乡至少和一百多个城市共享了人民路、建设路、解放路。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解放路、建设路是无法跳过的名字,从7岁到12岁的六年里,每次找同班的好朋友小陈和小曾一起玩,总要从校门口的东风路一路爬向西边。小曾家的老屋紧挨着环城路,小陈家住的县人大家属院则紧挨着更靠西的解放路、建设路和东风路交叉的十字路口。

 

那个曾经聚集了县政府四大班子、县宾馆、新华书店、老城西街菜市场的十字路口,是我们小时候逛街的必经之路。世纪之交的西南小县城蒙着灰黄的土色,街道在孩子眼中宽阔得需要小跑才能到对面——那是我还更小的时候,爸爸在县政府开会,我像只谨慎又活泼的小猫,不记得怎么就进了政府大院,那里的后院那么大,有威武的假山和水池,像一个游乐园。若干年之后它们都杳无踪迹了,大院已经搬去了新区,变成了大楼。

 

街道旧照

大院斜对面、十字路口的另一边是摩肩接踵的老西街,一条七拐八弯的巷子被菜市场的商贩和来客挤满了,露天的竹篾篮子或挑担直接摆在地上,里面是乡下农民们天刚亮就挑进城来卖的自家蔬菜,还滴着新鲜的晨露或者是汗珠。低矮的遮雨棚勉强护着的是石墩子固定住的大木板,上面大喇喇摊着被刳成两半的猪的尸体,还有一些残肢,卖肉的老板永远是肥硕而墩实的,围裙上全是油腻,我从来都避免靠近。最高级的摊位是摆进了街上的水泥自建房店铺室内的,通常是卖各种香辛料五谷杂粮的摊点才对遮风避雨有这样更高的要求。

 

我小时候无数次跟在妈妈身后走在这条混合了人间所有气味的窄巷里,脚下是永远不会干的泥水,饮食男女们叽叽喳喳着,熙熙攘攘交换着脚印。现在想想,那条小巷就是鲜活的尘世本身。若干年后它也不见了,被涤荡一空,被央视纪录片里一条古色古香干净整洁的新版“老街”取代了。

 

小学毕业后那个暑假,我在这个十字路口南边的建设路上学“微机”,当年的DOS系统如同现在的编程,听得懵懵懂懂的我为了不浪费学费,抄了半本密密麻麻的字符命令,很快就随着Windows95操作系统的到来而变作了废纸。

 

初中的每个周末,我都会走过颤巍巍的老北门桥,穿过环城路,走进十字路口那家最大的新华书店,在一排排书架里徜徉,精挑细选几本教辅书,再捎上一两本看中的闲书,用剩余的生活费买下来。有一次穿过结账台前的安检门,突然响起了嘟嘟嘟的警报声,柜员瞪着狐疑的眼神拉开了我的书包,一无所获,于是放我走了,但我被这个该死的失灵的安检门气得在周记里哭诉了一长篇,青春期的时候,一点点外来的刺激都会被无穷的想象力和敏感的自尊心放大为全世界的恶意。

 

解放路上还有曾经的县人民医院,在孩子眼中那栋宽阔的白色长楼非常冷峻又可怖,那是生重病了、要死的人才会去的地方,每次经过,我都要走到对面人行道才觉得安心。若干年后,这座医院也搬离了老城区,搬进了气派的一个大院区,但是糟糕的医疗水平却一如既往,不时传出医生误诊、护士输错液导致的死亡病例。

 

再后来,解放路、建设路跟县城一起老去了,被抛在了新城区的身后,如同我抛下了我的故乡。人们不需要再频繁走上这两条路,我跟故乡也越来越不熟。

我们都变了,只有名字和乡音如故。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是历史,也是永远的纽带。

 

今天走在上海市中心这条古老而风情旖旎的新华路上,看到这里的人们引以为豪的旧日辉煌和新鲜打扮,我又想起了千里之外曾一起走过岁月的那几条路。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秋天 张智 - 巴克图口岸

  - end -  

新浪微博:城事人生

 豆瓣号:城事人生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