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体制内,同事之间能成为朋友吗?答案绝对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发布于 2021-10-11 08:17

文: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很多刚进体制内的亲戚朋友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单位同事之间能成为好朋友吗?

作为一个从硕士毕业就进体制内工作,至今有8年工龄的年轻人,今天我就用自己和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来跟大家说道说道这个事儿。    

一、转换身份和角色,摆脱固有“学生思维”


不少体制内的同学和我一样,在大学毕业季,面临就业择业时,义无反顾选择了考公上岸之路。

在经历了报名、笔试、面试、考察等层层选拔后,成为了体制内的一份子。

刚进单位,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老同志多,年轻同志少,严重的年龄断层使为数不多的年轻人更容易打成一片。

我也不例外,刚进单位的我逢人就讲“单位领导人都不错,同事相处也很和睦,没成家的年轻人平时还能聚聚餐逛个街,感觉真是来对地方了。

”这就是刚走出校园,带着固有的“学生思维”来看待单位的同龄人的我,没能及时转换身份和角色,很容易把吃了几顿饭、逛了几次街、打了几次球的同事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

直到有一次,在同事面前吐槽了领导,没几天话就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结果可想而知。

这就是“学生思维”导致的交浅言深,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我们走入职场,就不能把同事再看做自己的同学来相处,而是应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判断对方是什么秉性,再去决定要不要发展成为朋友,即使成为了朋友,对工作上的负能量也要少讲或者尽量不讲,避免交浅言深。

二、判断是否存在竞争关系,在竞合关系中交往

一次聚餐,一个关系要好的同学酒后大吐苦水,让我深刻领会到职场关系给90后的年轻人带来的压力。

同学姓赵,2013年毕业于某985高校,一次上岸,成为了一个省直处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在县城工作的我比起来,当时的他可谓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在亲朋好友赞叹和羡慕中,一次到位,来到了省会城市工作。

刚开始小赵跟我说,“这个单位40来个人,7个科,机会还是挺多的,我觉得只要自己努力,职位、职称咋都能弄上一个呢”,可渐渐的话就变成了“我发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干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一涉及到人际关系立刻就变得复杂起来了”在这个单位待了四年的小赵说。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赵的单位进行了机构整合,某个深夜他约我出去喝酒,郁闷的告诉我“唉,副科长调走了,同事们之间要竞争一个岗位和职称,感觉都在暗自较劲。”

和小赵一起进来的还有两男两女一共六名同事,年龄差距不大,他们都在一个科室工作,开始同事们的相处倒也其乐融融,工作都有干劲,不推诿扯皮,偶尔聊聊生活,简直是不可多得好伙伴加好朋友。

可是随着岗位和职称的竞争,竞争压力陡然剧增,僧多粥少的局面瞬间摆在了小赵和同事们的面前。

女同事的重心更偏向于家庭,竞争心倒也不算强烈,但男同志的竞争意识却很强,都想要把职称或者职务收入囊中。

一时间大家都积极进取,研究考试科目、学习考试内容,钻研评聘政策,写论文、搞业绩,忙的不亦乐乎,虽然在竞争,但关系倒也稳定,就憋着一股子劲儿往前跑。

小赵90年生人,另外两个男同事一个86年,一个88年,平时三人关系都挺不错,但是这个岗位刚空出来时,三个人就开始了各种试探,“领导有没有给你说过要选谁”、“我觉得要选应该就是我们两个之间”、“不知道领导是咋想的”等等让老赵变得焦躁难安,要说自己年轻,干事思路多,领会快,行动能力也强,就是相对浮躁,优势很大。

但是两个同事也稳重、踏实、负责,从工作效益上看难分伯仲。

于是三个人从开始努力学习考职称、评职称,到为了在领导面前刷更多的存在感、留下更好的印象,大家一改以前靠默契形成的工作领域分工,开始主动抢活干。

行业指导的部委单位、直属的上级机关、平级的兄弟单位,但凡来到这个科室的文件,大家就主动包揽,积极联系,让自己永远在行动。

小赵告诉我,他已经总结出科室最吃香的工作就是领导能看得见的工作,能多和同事们打交道的工作,最好还能干些上级安排的工作。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副科长的位置还空着,同事之间表面上客客气气,但是心底里已经因为争工作、捞表现产生了隔阂:交流沟通变少,相互之间也不再畅所欲言,原本以为在工作单位还交到了一辈子的好朋友的想法也逐渐淡化,有时候聊天莫名其妙的尴尬也让办公室的气氛不再火热......

后来我告诉小赵,做事归根结底还是要学会做人,体制内每个人都渴望进步,渴望得到肯定,但我们要学会在竞争和合作中妥善处理好同事关系。如果我们和同事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就不要妄图往“好朋友”的角度去发展,因为这本身就是违背人性的。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存在竞争关系,就给别人“使绊子”“穿小鞋”,因为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分工配合,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竞争而和同事之间产生巨大的隔阂,甚至是影响自己的口碑和人品,体制内很多人一辈子就在一个单位工作,没有挪过“窝”,有一个好的口碑,比职务和职称的竞争更为重要。



三、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永远不要放弃和同事成为朋友

我们每天在单位呆的时间甚至比在家呆的时间还久,和同事相处的时间比和自己家人相处的时间更多。

因此,同事们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职场上能交到朋友并不容易,但在我工作这8年来,也确实交到了一些好朋友,他们会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在我单身时发动家人朋友给我介绍对象,在我婚礼上成为了我的伴娘。

那么,我是怎么交到这样的朋友呢?

第一,通过观察发现什么人可交。我们要善于观察每个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和处理工作矛盾的方式,以此来判断什么人值得交往。工作中有些人敢于承担责任,不急功近利,为人正直不搞小动作,这种人就是值得交往的人。

第二,抱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大家是同事,更是感情动物,我一直坚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我们在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能够对身边的同事们有基本的判断,可以去选择一些也对自己抱有善意的人,向他们释放出善意的信号,慢慢去交往了解,最终发展为朋友。

第三,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纯业务单位,每年面临着大量的学习和考试,因为自己学习能力比较强,成绩比较突出,不少年轻同事都会主动来向我寻求帮助。虽然年轻人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我仍然愿意向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习资料,帮助大家共同成长。


体制内收入水平一般,能提升薪资的职称和带来发展的岗位都会是争相争取的香饽饽,仅有的两条通道上挤满了人,而竞争压力也会随着年龄而不断增加,昔日的同事有可能是明日的竞争对手。

但对手更是合作伙伴,工作出彩了大家都会受益,希望大家永远不要放弃在体制内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毕竟前方路远,谁会拒绝一个在竞合关系中达到“双赢”的朋友呢?

体制内入门指南
体制内入门指南
362篇原创内容

回复“考研” “待遇” “选调生” “省考” “报名” “笔试” “面试” “体检” “政审” “入职” “辞职” “公检法” “税务” “事业编” “国企”等关键词,可以查阅相关历史文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