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还能自由地玩耍吗?

发布于 2021-10-11 10:41



当陈老师联系我说为游戏写点啥的时候,我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哈!好玩的事儿来了。第二反应是,我这颗蠢蠢欲动爱玩的心,又开始作妖了,想着怎样才能在我要写的东西里玩得爽一点。

对,你没看错,“写点啥”对我来说,它也是个游戏。或者,可以说,我们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称为“游戏”。


孩子们需要游戏
  • 做饭可以是孩子的游戏

成年人的做饭游戏就是那些在做美食中找到乐趣的美食达人带给其他人的味觉享受。

吃,给自己做饭吃,都是一种滋养。

  • 躲猫猫可以是孩子的游戏

成年人的躲猫猫游戏,可以是谈恋爱几天能见着人,突然又消失几天不见,联系不上了。

好的关系,不是一直坚如磐石,

而是如橡皮筋一样有韧性。

  •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可以是孩子的游戏,今天咱两是好友,明天就删了你的小天才好友。

成年人的友谊的小船,却书写了一部浩瀚好玩的战国历史。昨天你打我,今天我打你,后天我俩联合起来打别人,大后天我的将军去你的国家当了大良造。乐此不疲。

合纵连横,那都是处理关系的高手。

所以成年人的游戏更现实,专注于各种有“意义”,并且能产生效益的游戏;

而孩子们就更纯粹一点,游戏就是游戏,没有“为什么”,没有“目的”,游戏本身就是“目的”。谁让他们是孩子呢?

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游戏,就是成年人的现实责任。在我自己接触的来咨询的孩子中,很多适应一会就能玩起来的孩子,往往父母只要调整陪伴方式,孩子就能有很大的转变。

所以每当我们说到游戏的意义的时候,我们会说,其实没有意义就是游戏的意义,玩就是玩,当然,这是对孩子来说的:

我们来到地球,就是为了四处逍遥,说别的都是扯淡(Kurt Vonnegut)。

对成年人来说,孩子的“玩”,“游戏”就不一样了。我们总希望孩子不要“瞎玩”,要“玩中学”,“玩出新高度”,玩点“高级”的游戏。。。最好,能玩着玩着就考级了,就得奖了,就升学了。醒醒!把成年人的幻想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结果经常是不如人意的。

我有一次去幼儿园做观察,看完了回去给朋友打电话交流的时候“不争气”地哭了,不管是从一个妈妈的角度,还是从游戏治疗师的角度看,现在的孩子都太“缺玩”了。

一是孩子们的自由玩耍时间太少,整个社会的焦虑你都能在小小班的一上午得以窥见:

  • 社会上说现在的孩子们都长的很高,

  • 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吃饱,

  • 老师担心孩子吃不饱家长会投诉只能喂饭。

  • 而孩子看着有限的玩具,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想妈妈,我吃不下。

这样的主题,在幼儿园有限的游戏时间中无法通过自由游戏展现,也不能在只有做饭玩具的情况下展现一个立体的故事。

二是现在的家长太过注重对孩子认知的培养,而忽视了孩子情绪能力的发展,一个认字很多,英文很溜的孩子,却在教室四周游荡,时不时发出尖叫,或者冷不丁脱掉衣服。这样的孩子已经不是个别情况。

而情绪能力的发展,必须经过游戏的阶段,不仅仅是孩子可以自己玩游戏,也需要养育者在游戏中和孩子互动和养成。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尤其是剥夺孩子自由游戏的权利对孩子来说就是剥夺他们在未来三十年的竞争力。

真正的游戏

有时候和朋友们出去玩,聊到孩子的课外班,有很多家长会说:哎呀,他报的那些班,都没有正经学习的,都是老师带着玩,嘻嘻哈哈一节课就过去了。听起来挺对的,但总有哪里不太对。

因为,只有孩子自己自发的游戏,才是真正的游戏。而不是为了配合老师,或者为了一个小贴纸去贡献自己的快乐。

儿子曾经明确和我说,我喜欢画画,但是我不要报班,因为我想画点自己想画的东西。

他们挺明白的,让一个孩子总是“画”不由衷,挺难受的一件事。

能自由地游戏

是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想象游戏

早上我正和儿子玩着“打架”,爸爸过来说,听说“奥特曼”不让播了。我说没事,一个奥特曼没了,家里还有个奥特曼,还有两打不死的怪兽,无限续集。动画片管制,但游戏管够。

如果现实中无法释放一个小男孩的荷尔蒙,影视作品是选择之一:

  • 他们可以幻想自己是无敌的奥特曼

  • 是打晕了还能复活的奥特曼

  • 是弱小的凡人被奥特曼附体

这是人类游戏的高级形式——想象游戏,它也是很多人梦想的开始。但孩子们总是会回到现实,努力着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想象:有一天能像嫦娥一样飞到月亮上就好了。这不是也实现了么。

他们对现实和游戏世界的界限很清晰,但成年人可能就未必了。

一个经常被当笑话讲的案例:一个3岁的孩子喊着:我要打死你,你是老妖怪!

另一边的大人说:打死我,没人养你!

没劲透了!

所以,今年爱果又推出《游戏的意义》这个课程的时候,我特别期待伍罡老师能够从成年人的角度去给父母们讲讲如何看待孩子的游戏。

如果你很会玩,很爱玩,这个课会从新的角度带你认识你曾经玩过的游戏。

如果你不会玩,玩不起来,这个课能带着你打开游戏的大门。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更多的孩子被温柔以待

AmomAboy

作者简介:Sally

父母游戏力认证讲师

结构式儿童游戏咨询师

受训经历:

父母游戏力讲师认证班

郑如安儿童结构式游戏治疗

Kim Kleinman 斯特恩发展心理学

Regina Pally反思性养育

Peter Buirski 主体间心理治疗理论 

温尼克特精神分析范式培训课程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一起来充电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