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 十四五”】十大细分领域解读:纺纱机械
发布于 2021-10-11 15:22
引航“十四五”
系列报道
十大细分领域(三)
《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性意见》在全面理性分析纺机行业“十三五”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围绕纺机企业制造智能升级、纺机共性技术、纺纱机械、机织与准备机械等十个细分领域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趋势与目标,以及重点任务等进行了分析。
纺织机械
发展趋势:
随着 5G 技术的发展,信息、通讯、物联网等更加快捷方便,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管理系统会被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所接受。在纺纱机械行业,运用 5G 技术,以工业互联网和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基础,对纺纱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质量追溯、设备的远程可视化运维等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将得到大面积推广。
1、环锭纺设备。随着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短流程、连续化、智能化仍将是“十四五”期间棉纺成套设备的发展趋势。一些关键装备如清梳并联、细纱接头机器人等的研发,环锭纺工艺设备的研究,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
2、短流程纺纱设备。“十四五”期间,智能化短流程设备的研发将取得突破,初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部分智能化的短流程纺纱设备(系统)将更多的应用于市场,部分替代环锭纺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3、毛纺设备。“十四五”期间,随着对各类动物性纤维功能的不断发掘及综合利用,相关设备的研发还将持续,多联羊绒、牦牛绒分梳成套设备进一步推广,羊绒纺纱智能化工厂将应用于市场,用工大幅度减少;各类混纺纱线及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将带动存量设备的技术改造,相应各生产环节中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5、制丝设备。现有的缫丝机和煮茧机将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技术和基于图像的无接触检测方法,继续在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控制方面有所发展。“十四五”末期,全龄饲料工厂化养蚕的鲜茧产量,将在我国桑蚕鲜茧总产量中的占比达 10%左右,因此与之配套的工厂化养蚕配套鲜茧缫丝整套设备也将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设备。
发展目标:
环锭纺纱万锭用工 10 人以下;建成数字化、网络化、部分连续化的短流程纺纱示范工厂;建成自动化、连续化、数字化精纺羊绒纱智能工厂及部分连续化粗梳毛纺智能工厂;研究新型黄麻纺纱机,建成新型黄麻纺纱成套装备的纺纱示范生产线;研究亚麻自调匀整成条机,推出新一代成熟的栉成联合机;研发智能化缫丝装备,实现人均产丝 1500kg;开发与全龄饲料工厂化养蚕的鲜茧缫丝整套设备,缫丝环节能耗降低 50%、劳动生产率提高 30%。
重点任务:
1、开发新一代智能成套棉纺设备。研发清梳并联、细纱接头机器人等智能化、连续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各工序智能物流系统,实现纺纱设备全流程联通;研究订单、原料、设备、纱线质量等全工艺数据的实时匹配,实现自动配棉、质量跟踪、故障预测等功能,建成万锭用工 10 人以下的智能纺纱工厂并建立智能纺纱工厂标准体系。
进一步研究短流程纺纱关键设备中高速单锭驱动、卷绕、磁悬浮轴承、微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提高转杯纺全自动高速数字化接头技术;研究涡流纺卷绕凸轮换向、纤维搭接、双排下喂上卷以及适用涡流纺的电子清纱器技术;研究短流程成套设备的云平台智能在线诊断系统,建成国产短流程智能纺纱工厂。
2、棉纺设备的升级改造。对存量设备进行改造,有效提升纺纱设备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部分实现纺织加工工序的连续化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如粗纱机、细纱机自动落纱及粗细联改造,普通自动络筒机的纱管自动找头及自动插管改造、柔性细络联改造等。
3、其他纺纱设备的研发。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纺纱设备,通过智能化的应用有效地增加产品附加值。如开发具有自动落纱,自动吸尘,自动检测技术的雪尼尔机,实现集体落纱的拔管、插管率达 100%,留头率达 98.5%,落纱时间 3min;开发新一代毛、绒梳理成套设备,使和毛、混毛过程自动化;开发智能化缫丝成套设备,加快机器选茧、智能煮茧、蚕茧快速综合检测与生丝电子检测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形成智能缫丝生产线。
4、纺纱关键专件、器材的研发和提升。“十三五”期间,专件、器材得到快速发展,基本能满足国内纺纱需求,但一些关键专件、器材如高速锭子、轴承、钢领、钢丝圈、胶辊胶圈等还不能完全满足高速纺纱要求;自动络筒机槽筒、清纱器、捻接器等还需要进口。在“十四五”期间,要深入纺纱关键专件、器材的研发,进一步提升纺纱关键专件、器材品质,以满足高端纺纱需求。
广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