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和向全国人民发出邀请!
发布于 2021-10-12 15:33
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
西和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仇池山相传是人类文明始祖伏羲诞生之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仰韶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交相辉映。魏晋时氐人杨氏曾在此建仇池国,历时400余载。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起源于汉代的乞巧文化在西和大地上流传千年。
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晚的西和,姑娘们每天载歌载舞,以此向巧娘娘(相传是天庭的织女)祈求让自己心灵手巧。
2007年西和被授予“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2008年6月,乞巧节被增补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中国半夏之乡
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
1985年西和野生家种半夏试验成功。
1988年"西和县半夏人工生产栽培与加工"被列为陇南地区科研课题。
2004年被中国农业部命名为“半夏之乡”。
2007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西和半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西和所产半夏颗粒大、形状好、颜色白、无污染、药用价值高。近年来,西和半夏远销海外。
02
花椒和辣椒
西和县的南部高山地区以“高山药材、半山椒、川坝蔬菜家家有”的发展模式,山顶种药材,半山种花椒,川坝种辣椒等蔬菜,打造西和双椒产业,火红的双椒带来红火的生活。
03
苹果
近年来,在政策的扶持和果农的努力之下,石堡镇和长道镇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增收致富。
04
八盘梨
西和八盘梨因其形状扁圆如盘,农历八、九月成熟而得名。成熟后的八盘梨色泽鲜艳,底色淡黄,果面有红晕,肉质细脆嫩白,汁液多,含糖量高,酸甜可口,是陇南梨中被珍爱的一个品种。
近年来,西和县把“小梨子”发展成大产业,通过入驻电商平台和订单销售,将八盘梨售往全国各地,探索走出一条产业富民与脱贫攻坚的双赢之路。
05
马铃薯和粉条
△何坝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展示田
△陇粉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加工粉条
西和粉条制作须严格经历刨制面粉、打粉芡、和面、漏制、冷却、晾晒六个工艺,方可成为餐桌上的风味美食。
近年来,西和县积极推动手工粉条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创办粉条深加工企业,推行现代、绿色、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为传统手工粉条带来了新的活力。
06
现代化产业
△北京德青源集团“金鸡产业园”
△西和工业集中区
近年来,西和县共协调落实帮扶事项119项,与省内外73家知名企业签署合作项目92个,中国中药集团“中药材产业园”、北京德青源集团“金鸡产业园”、甘肃西部粤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孢菇食用菌”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西和,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注入了强劲动能。
07
西和麻纸
西和麻纸纸色古朴、纸质柔韧(抗撕裂)、耐磨、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千百年来深受历代文人墨客青睐,因其千年不腐,被誉为“千年寿纸”。
其制造需经过泡、蒸、踩、砸、切、抄等七十二道工序,属传统纯手工古法制造工艺。
2021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晚霞湖光
云华烟云
八峰耸立
丰富的乡村文化
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
为西和的明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来源 |陇南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