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思维方式到底比你强在哪儿?

发布于 2021-10-12 17:24

实际上,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成绩上的差异也只是冰山一角,最深层次的差异也可能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今天小北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学习思维,来学习一下吧!

刻意练习思维

一些小时候画画非常好的人,长大很少当画家的,因为他们的训练大多停留在兴趣和获得外部赞美的层面,所以水平大概率会保持在业余的水平。就像一个足球爱好者,他们偶尔会踢球,但他们都会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踢,因为那样可以让自己享受和舒服。

但是一个专业的足球运动员,他们会被强迫“反脚踢球”,会被要求最短时间内跑完全场。后者的训练更为“刻意”,而不是停留在舒服区内,所以后者他们的学习获得的能力水平更高。


那么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通过“刻意练习”,向专业水准靠拢,超越同期学生呢?


这里有三条建议:


1)对标练习相信大家都收藏过或是背过各种答题模板,把这种题目模型当作思考问题的标准,寻找可以使用题目模型的具体例题。

2)举一反三即同一题目答题模板,在三个以上不同例题类型中练习应用。

3)反思日记每日做反思日记,逐渐地在练习和训练中刺激神经链条,让思路逐渐加深,直至达到直觉的调用。这才算是内化了这个思维。

指导性思维

大多数人的计划制订都是“我明天要好好学习”“我要看完这本书”。但是这样的学习计划模式实际上就是一句口号,没有指导性。而真正有效的计划应该具有很强指导性。

告诉了自己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到底有没有做,哪里没有做到,都是很容易得到反馈的。而前面的“我明天要好好学习。”没有对比的标配物,看了一页也是有学习。不具有可行性。


让我们总结一下,一个“具有指导性的”目标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1)要素全面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要素全面,方便检查和反馈效果

2)循序渐进

隔一段时间,就要提高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量和深度。例如,以前每天记住100个单词,一个月之后应该每天记住200个单词。再例如,以前深入思考某个历史问题时,往往只能思考到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月后就能思考的全面多了。

复盘思维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复盘模型叫作“PDCA”,意思是一个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

通过这样的一个循环,工作在不断地改善后,最终形成知识沉淀,作用于下一次计划执行,成为Better Me。


复盘的运用:


1)重述


也就是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一遍。

有一个检查自己是否搞懂知识的办法叫作“五岁定律”,也就是当你学完一个知识点,用重述的方法检查自己的效果,把你重述的内容说给一个五岁的小孩,假如他能够听懂,则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已经非常透彻了。


2)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工具,特别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


这里推荐手绘,原因很简单,面对电脑时,我们分心的概率会大很多。而面对白纸,将手机调为静音,人会更容易专注。


借助线条和有色的笔,把核心内容绘制一遍,成果图出来的一刻,自己也会被感动到。


3)讨论


找准机会,和同学们就难懂的题,或是你想到的新方法进行讨论,往往会有意外收获。

结构化思维

这种思维对于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的文科来说非常有用。

我们大脑处理信息有2个规律:太多的信息记不住


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为什么很多知识,人家一杯就会,而你背过却总是忘记?


为什么做主观题的时候,脑子里想法很多,甚至在草稿纸上列出了很多答题要点,却总是讲不清楚?


因为思维没有结构。


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会不断地涌现出来,看似有很多,却杂乱无章,就像是衣橱里的一堆没有整理的衣服,彼此缠绕,互相堆砌在一起。

把你的想法和思维内容,像整理衣服一样,分门别类的安放好,组成一个结构分明的整体,方便日后的理解、存储、使用。这个,就称之为「结构化思维」。


如果你能够习惯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思考,你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都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北教培优学院
如果对您有帮助,那就“”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