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系列解读之十一: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深化行动
发布于 2021-10-12 19:00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25年,力争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占全省总量的比重达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3%左右,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抢抓海外人才回流的历史性机遇,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推进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外专百人计划”,对顶尖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力争引进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3000人、著名高校重点学科青年博士5000人。探索实施优秀人才贡献奖励政策,对特定创新区域、特定产业领域、特殊高端人才,按照人才的实际贡献给予奖励。放宽急需紧缺外国高端人才和优秀外国青年人才来苏工作许可和人才签证标准条件,全面推行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式办理,高质量建设一批外国专家工作室,争创一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鼓励与海外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国际人才“飞地”等,用好用活海外人才,允许全职高层次人才参与申报省级人才、科技项目。建立江苏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持续举办中国(江苏)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会。
加强战略科学家培养
立足国际高端和全球视野,依托重大人才工程,以基础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突破为导向,重点选拔和培养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善于整合科研资源的“帅才型”战略科学家。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基地,探索设立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开辟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管理自主权充分赋予、财政投入稳定持续的“科研特区”,支持科学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实现重大突破。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的领军作用,支持其围绕重点领域和产业需求,聚集创新群体开展长期协同攻关,带动形成一批多层次、多领域融合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到2025年,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
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完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培养办法,省级人才计划大幅提高对青年人才的支持比例,省自然科学基金每年支持青年科学家1000名左右,加快建设一支以35周岁以下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强化成长激励,在定岗进编、职称选聘、选拔任用、学术评比等方面适当向青年人才倾斜,构建个性化、多通道、递进式培养体系。探索青年人才长周期考核,鼓励青年人才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学问题,潜心研究、长期积累,努力实现重大突破。鼓励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苏创新创业。加大对科技人才出国(境)培训支持力度。
加快产才融合发展
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研究制定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意见,遴选培养省级科技企业家2000人,加快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科学头脑和国际视野的科创型企业家队伍。推行科教、产业部门人才双向交流制度,遴选一批领军型科技企业家、产业园区负责人到高校院所担任产业副校(院、所)长,选派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分管副校(院、所)长挂任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发挥高校院所“身份”优势和地方服务优势,大力推进落户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双落户”制度。深入推进“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计划,优化“产业教授”选拔方式,推进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拓展本、专科生实践教学。建立经常性的技术对话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定期邀请科技企业家参与科研规划、成果论证、学生培养等相关工作,共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
来源:江苏省科技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