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广告素材
海报素材
展板素材
展架素材
宣传单页
画册素材
手抄报模板
邀请函模板
电商素材
电商主图
电商首页
详情页素材
活动页素材
Banner素材
移动端素材
元素素材
漂浮元素
装饰元素
边框元素
卡通元素
图标元素
艺术字元素
花边元素
背景素材
简约背景
古风背景
风景背景
H5背景
电商背景
VIP
登陆
注册
瞧,山旮旯有个文学公众号 一一我眼中的光慈文学(4)
发布于 2021-10-12 19:59
文学的根本功能,是记录时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仰赖作者,从这个角度而言,作者融入生活的程度、感知生活的程度,与社会责任感是呈正比的。
相对于专业创作人员需要沉入生活底层去体验,我们文字爱好者,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一直扎根在脚下这片热土,了解它的一颦一笑和每一声叹息,了解它自农耕时代形成的风俗人情,而这些都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正是这些元素与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不断发生量变与聚变,才能不断创作出反映时代主旋律、反映社会的优秀作品。光慈文学作者不仅拥有这份得天独厚,还拥有取之不尽的红色素材。金寨这片红色土地给了我们这种机遇和创作激情。
大多数文字爱好者,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通过文学创作实践,不断提高对文字的感知,从自发写作走向自觉写作,实现对自己的重塑。
在这个过程中,文字爱好者要像海绵一样尽可能汲取生活中的养分,与内心情感产生聚变,再一点点挤出来,最后形成文字。
铁冲张祥的文学实践很能说明这个过程。了解一位作者最好的渠道,无过于阅读他的文字,知微见著,去发现他的内心世界,沉进去,与他的脉搏达成同步。张祥的文学实践有着早先光慈文学社的共同特征:诗歌。
一段时间中,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地方大多耽于诗歌写作呢?而且大多诗歌,远达不到诗歌的凝炼、灵动,就是排成行的白话。早年初学写作时,老师曾说过优秀的诗人是一位哲学家。叶集作家黄圣凤某次朋友圈文字曾说到现在许多诗标点符号混淆,表达意思混乱不清。为什么不能用我们熟知的生活语言,描摹熟悉的生活?
久思不得其解之下,数次向光慈文学编辑张凤兰探究这个疑问。张凤兰却是洞悉这个疑问的深层原因:老区穷啊,六七十年代许多人家还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家连张有字的纸都找不到,写成这样已很不容易。想起洪学智将军回乡泪目,自掏腰包购衣购粮送给父老乡亲时,我哑然失言。就是那一刻,我想好了,和走进光慈文学的文友,就在光慈文学慢慢写,写的人多了,有人看了,形成氛围了,山里这些乡土诗人,终有明白怎么写的时候,网络平台的最大益处,不就是打破了封闭,提供了自由交流学习的机会吗?
扯远了。铁冲张祥在光慈早期的文字多是诗歌,深情足够,张力不足。这一时期,间歇有《我的学生时代》《清风寸草寄哀思——先父周年记事》《乡村往事》等有限几篇散文,从作者自幼成长到十三岁上初中的艰辛,父亲从病重到病逝的痛,乡村年关杀猪腌腊肉等风俗习惯,虽少却让人眼前一亮,尤为可贵的是一些篇幅中个人经历与山乡时代背景互为倚重,具有一定社会属性;其次以生活语言描写朴实生活,相得益彰。这些长处正是写作所需要的,可贵的。
奇怪的是,当希望初绽时,张祥忽又折返去写并未真正掌握的诗歌了。直到
2019
年
10
月
25
日《农村婚俗趣谈(
1~5
)》陆续刊发,时隔近半年,才又回到散文写作上,乡风民俗久谙于心,生活语言古朴生趣,表现手法渐趋成熟,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欢欣。张祥已经自觉感受把握了写作方向。《金寨土语漫谈(
1~2
)》《万紫千红总是春一一一戏说语言表达的多样化》《寻猪记》《传销劫》《柳三轶事》《在心里种棵树》《夜渔》《多情的土话》等数十篇文字,精采纷呈,立体展现了大别山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革给山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文字鲜活感人,一派厚蓄薄发的景象。
穿衣要合体,穿鞋要合脚,历尽周折,张祥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写作之路,大踏步前进了。仔细阅读张祥文字的人,都会有一个同感:认真、仔细,人物语言合乎人物特征,洞悉人性心理,生活场景描摹抵达,语句流畅富有节奏感。这让我注意到两点:张祥已逾知命之龄,这些优点是长期积累、用心观察、反复揣摩得来;一点是认真,从近期刊发《爱恨交织话笔耕》的配图中,那些密匝的记录与修改文稿的图片,无一不见证一个作者养成的毅力与付出。
入情入境的描写,需要作者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张祥、董金合的文字具有这种语言魅力,扮龙象龙扮凤象凤,即语言符合情境表达,情感切合时代背景。这份用心,正是源于对金寨这片红色土地无限深沉的挚爱。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
公众号关注引导图
禅意文学古风背景
文学社纳新海报图片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