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会变成胃癌吗?
发布于 2021-10-12 19:50
俗话说,“十胃九病”,现代人,因为长期饮食不规律等,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许胃病。有些平时胃肠没什么症状,但做胃镜检查时,报告上却显示各种慢性胃炎,如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
上网一查,发现慢性胃炎可能癌变,于是更加恐慌……
胃镜报告上显示的各种慢性胃炎,真的这么可怕吗?
别担心,今天就来给大家解读胃镜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术语。
什么是癌前疾病?只是字眼看着吓人
临床上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患者众多,其中极少数在10年左右发生胃癌,因此对于有消化道报警症状(指吞咽困难、进行性体重下降、消化道出血及恶心呕吐4项)的患者应当及时行胃镜检查及多部位活检,以便于发现胃癌前疾病及早期胃癌。
胃黏膜癌肿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在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之为癌前病变。
因此临床上常把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或胃癌前期病变。
伴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大肠型化生则称之为胃癌癌前病变。癌前疾病的病理常有癌前病变的存在。
常见的胃癌前病变见于下列疾病:
1. 慢性萎缩性胃炎:该病是最重要亦最常见的胃癌前疾病,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时。
2. 胃溃疡:胃溃疡癌变率在0.4%-3.2%,仍以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时多见。
3. 胃息肉:胃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大类。增生性息肉癌变率低,约1%;腺瘤性息肉有三种病理类型:管状腺瘤癌变率约10%、绒毛状又称乳头状腺瘤癌变率高达50%-70%、混合型腺瘤居于两种之间。可见腺瘤性息肉应当得到足够重视,此外息肉直径大于2cm、广基、多发性息肉癌病率较高。
4. 残胃:良性胃病行切除手术后5-10年以上以及胃恶性肿瘤术后20年以上再发生癌属于残胃癌,发病率一般为0.3%-10%。
5.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状胃炎,该病自然病程较长,有的数月自然消退,有的持续多年。其癌病率尚无统计数据。
6. 巨大胃黏膜肥厚症:该病罕见,通常癌病率达10%-13%。
胃癌前疾病不等同于癌前病变,胃癌前疾病系具有恶变倾向的临床疾病。而癌前病变系病理学概念,又称作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根据其异型程度和累及范围,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的不典型增生可多年无进展甚至积极治疗后可逆转,但75%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在8个月内演变为癌症。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如能及时发现,通常可以内镜下切除,预后良好。
慢性浅表(非萎缩)性胃炎,大多情况可治愈
在胃镜报告中,大家看到最多的,其实就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如果是这样的检查结果,那就可以停止不必要的担心了。
人吃五谷杂粮,炎症就是机体抵御外界微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刺激的最基本的防御反应,是为了降低外界侵害对自身的影响所发生的。
这个结果提示,胃粘膜的前曾有炎症细胞的浸润,但深层的腺体没有明显的病变,绝大多数情况是可以治愈的。日常多注意点饮食就行了。
慢性萎缩性胃炎,要及时干预治疗
对于刚发现的浅表性胃炎,日常注意饮食就行了,不需要治疗,因胃粘膜自身有自我修复功能。但如果胃炎症状一直不好,反反复复,就要提高警惕了,避免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叫胃癌前病变。普通的炎症可以恢复,但慢性萎缩性胃炎则是不可恢复的。除了炎症反应外,慢性萎缩性胃炎还常伴有胃深层腺体的减少或消失,此时需注意及时干预治疗,定期复查。
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仅仅是与胃癌确有一定相关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常常会发生另一种变化,那就是肠上皮化生。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应该出现在小肠或结肠上的粘膜结构出现在了胃粘膜上,是机体的一种异常增生。
目前,研究已明确的是,萎缩性胃炎基础上要合并大肠型肠化(肠上皮化生)或者不典型增生,才会有可能转化为胃癌。
因此,见到报告中提示肠化后,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定期复查。有研究表明,肠化的类型与范围,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另一个与胃癌的发生有相关性的,就是幽门螺旋杆菌(Hp)指标。当报告中出现Hp+,就说明已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大量研究已证实,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肠化及胃癌的发生有相关性,所以应及时遵医嘱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而如果没有出现以上指标,那么大家也无需过分担忧。
异型增生与上皮内瘤变,需高度警惕
对有些胃部炎症反应比较严重的患者,报告单上会出现“异型增生”。这个诊断较为困难,为了避免误诊,一般医生会在进行抗炎治疗后建议再复查胃镜。
异型增生,按腺体异型增生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中度异型增生归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归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其中低级别最终进展为癌的概率为 0~23%,高级别的则为 60~85%。因此:
低级别:继续严密进行胃镜监测;
高级别:需要进行预防性胃镜下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消化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等特征,平时应定期胃镜复查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控制处理。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寒水石小灰散
英文名称:HanShuiShiXiaoHuiSan
汉语拼音:HanShuiShiXiaoHuiSan【成份】
寒水石、光明盐、麦冬、硼砂、荜茇、硫磺(制)。
【性状】
本品为浅灰色粉的粉未;气微,味咸。
【功能主治】
蒙医:消食,除痞。用于食积不消,胃溃疡,胃痞症。中医:消食导滞,散结消痞。用于食积内停,脘腹痞满,不思饮食。
【病名注解】“胃痞症”:本方指、胃、食道肿瘤。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3.0克,一日1次。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请遵医嘱。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药师或医师。
【贮藏】
密封。
【规格】
每袋装3g;每袋装15g
【包装规格】
铝箔袋包装,3g/袋*10袋/盒,铝箔袋包装,3g*20袋/盒
大连地区经销处:
大连博元蒙医诊所
大连市沙河口区红旗东路46号(522路 534路708路705路535路709路农贸市场下车西行100米,716路 3路前程街300米)彤德莱火锅后身
电话:15140522115(微信同步)
动手转发 弘扬民族文化!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