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场中路旁盛开的蓝花楹[yíng],摄影师@郑益)
(昆明位置示意,制图@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市区北部的长虫山,犹如一条蜿蜒的巨蟒,主峰海拔约2300米,摄影师@刘纲)(请横屏观看,平坦的昆明坝子和陡峭的西山,在云南,周围较高、内部相对低平的小型盆地、河谷等都称为坝子,摄影师@山山)
(昆明地形示意,制图@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昆明全年降水量分布,其中85%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制图@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昆明和其他城市全年温度变化比较,制图@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上文引自明·杨慎《滇海曲》;①圆通山的樱花,摄影师@卢思璇;②晋宁昆阳街的蓝花楹,摄影师@段炳旭;③螳螂川旁的向日葵,摄影师@郑益)(1985年起,成群的红嘴鸥开始到昆明过冬,下图为翠湖上空的红嘴鸥,摄影师@苏剑飞)
(“岩石”主要指碳酸盐岩;①昆明石林,②九乡溶洞,摄影师@石耀臣)(大叠水瀑布,落差达88米,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还要多出10余米,摄影师@李昆)
(根据《滇池水利志》,唐宋时期滇池湖面面积约510平方千米;下图请横屏观看,滇池环湖南路,摄影师@山人)
(滇王之印,汉武帝时授予滇王的印玺,证明了滇国确实存在,但“庄蹻王滇”的记载仍有待考证,摄影师@何俊云)(西汉时期二人盘舞鎏[liú]金铜扣饰,人物身着长裤,形态独特,出土于石寨山古墓群,摄影师@苏李欢)(上文引用汪宁生[参考文献5]观点;①战争场面、②狩猎场面、③杀人祭铜鼓场面贮贝器顶盖,均为西汉时期文物,出土于石寨山古墓群,摄影师@段炳旭)
(上文引自南诏德化碑碑文;下图请横屏观看,西山、滇池和昆明坝子,摄影师@陈肖)(昆明周边古驿道路线,注意:古道名和地名在不同时代有所差异,制图@郑伯容&陈志浩&王申雯/星球研究所)(今圆通寺,曾为南诏时期的观音庙“补陀罗寺”,后经多次重建、改建,摄影师@李贞泰)(东寺塔,始建于南诏时期的觉照寺中[一说是常乐寺],与西安小雁塔形制相同,今寺已毁,摄影师@郑益;另注:拓东城在南诏国后期改名鄯阐城,并持续至大理国时期)(文庙,元朝原址在五华山下,清朝时移至现址,摄影师@山人)(滇池周边水系,制图@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赛典赤时任云南行省首任平章政事,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下图为松华坝水库,元朝谷昌坝水库原址,今水坝为现代重建,摄影师@代保忠)(盘龙江,滇池流量最大的入湖河道,摄影师@李昌华)(人们为了纪念赛典赤建造的忠爱坊,曾毁于火灾,现代重建,摄影师@李秉航)(官渡古镇妙湛寺前,建于同时期的双塔和金刚塔,摄影师@卢文)(金马碧鸡坊,由于土地富饶,昆明自西汉时便有金马神、碧鸡神护佑的传说,摄影师@李秉航)(上文引自《道光云南志钞》,①金殿钟楼,②金殿内部,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由吴三桂以250吨纯铜重建,摄影师@早彦铭)(今天昆明少数民族户籍人口占比仍达到16%,下图为石林“阿诗玛”石峰,“阿诗玛”是云南彝族的经典传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摄影师@万诱引力)
(请横屏观看,滇越铁路,最早建成于1910年,摄影师@饶颖)(云南陆军讲武堂,后改名为讲武学校,摄影师@卢文)(一二·一运动是由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生发起的反内战罢课运动,后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下图为云南大学会泽院,摄影师@石耀臣)(上文数据源自昆明市文产办《昆明三万年》,下文引自冼星海等人创作的第60军军歌)(昆明钢铁厂,前身为1939年创办的中国电力制钢厂,摄影师@谢宜平)(南屏步行街,至今仍是主要的金融、商业街道之一,摄影师@俞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部分教授,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滇缅公路《筑路励民歌》,引自昆明市文产办《昆明三万年》;此歌词流传甚广,但原始出处仍待进一步考证)(抗战时期昆明主要对外交通路线图,制图@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昆明巫家坝机场,曾是驼峰航线的终点站,2012年已停用,摄影师@何俊云)(1982年,昆明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下图为抗战胜利纪念堂,摄影师@马红海)(滇池湖面面积变化示意,制图@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瀑布公园,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汇入盘龙江的入水口,也是亚洲第一大人工瀑布公园,摄影师@石耀臣)(近年来,昆明致力于构建产业全覆盖、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国际大健康名城”,下图为红塔西路,摄影师@赵伟)(东川大牯牛山48道拐,顶部为道观紫霞宫,因使用全景拍摄,图片下部有拉伸变形,摄影师@刘纲)(杭瑞高速G56,后方两栋大楼为万达广场,摄影师@饶颖)(南昆铁路和滇越铁路在水晶坡交汇,摄影师@武嘉旭)(上文数据源自中国民航局《2019年民航机场吞吐量排名》,下图请横屏观看,晨曦中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摄影师@李兴富)(昆明陆上交通网络示意,@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拍摄于1999年,摄影师@刘建明)(请横屏观看,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摄影师@何俊云)(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 COP15举办地,摄影师@马红海)(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位置示意,制图@巩向杰&王申雯/星球研究所)(雪后的大观楼,门口悬挂的即为大观楼长联,摄影师@苏剑飞)(高铁列车穿越城区,在夕阳下飞驰远去,摄影师@wzkdreram)【致谢】本文的创作中,得到了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昆明市文化旅游局、昆明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1]昆明市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昆明市志[M]. 人民出版社, 2003.[2]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 昆明市文产办. 昆明三万年[M].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4.[3]龙东林. 昆明史话[M].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7.[4]谢本书. 昆明城市史[M].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5]汪宁生. 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象所见古代民族考[J]. 考古学报, 1979(4):423-439.[6]张增祺. 滇文化[M]. 文物出版社, 2001.[7]杨大禹. 云南佛教寺院建筑研究[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8]董学荣, 吴瑛. 滇池沧桑:千年环境史的视野[M].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273篇原创内容
棕背树蜥,隶属脊椎动物,爬行纲,有鳞目,鬣蜥科,树蜥属, 别名马鬃蛇、箭宗马。栖息于海拔450-1600米,气温常年保持在25℃以上的热带雨林或者季雨林中,国内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照片摄于普洱。
一般提到鬣蜥科的物种,大家想到的都是像绿鬣蜥这样动不动体型就超过一米的物种,其实鬣蜥科下也有很多小个子,比如前几期介绍的白唇树蜥、翡翠龙蜥、斑飞蜥等。而今天科普的棕背树蜥也是一种小型的鬣蜥科物种,体长一般不会超过20厘米。
棕背树蜥的习性和名字一样,一生中多数时间是在树上或矮灌木丛中度过,极少数情况会在地面上活动,以小型节肢动物为主要食物。其样貌古怪,头部顶端有非常夸张的刺状凸起鳞片,犹如“莫西干”发型,两腮以及下颚喉囊处也有较为明显的刺状凸起鳞片。
体色上,成年的棕背树蜥体色平凡,一般背面为灰棕色或棕黄色并规则分布有黑色横斑,腹部为黄白色。幼体则较为漂亮,常见于其身体两侧夹杂有黄绿色或铜绿色,更加的迷彩。
云南省育龄青年生育意愿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全面了解我省育龄青年生育意愿现状,深入探讨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客观分析育龄青年的现实困难,反映青年诉求,共青团云南省委现邀请我省20-35育龄青年群体进行《云南省育龄青年生育意愿现状调查与分析》问卷调查,为进一步完善育龄青年生育配套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本次调查不记名,所有结果仅用于综合数据统计,不会对您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影响,可放心作答,感谢您的合作!
■团省委书记唐源一行检查调研COP15服务志愿者工作站集中住宿点■COP15昆明学院志愿者工作站开展“COP15第一天上岗心得分享” 主题团日活动■COP15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志愿者工作站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暨志愿者岗前强化培训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