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个机务叫李延年

发布于 2021-10-12 22:46

 

 

央视播放的建党100周年献礼电视剧《功勋》中,有一个单元是 2019年“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之一,战斗英雄李延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故事。

 

影视虽然是艺术化有加工,剧中一个个情节和冲突对人物的展现非常饱满和丰富,相信在那样的年代,真实场面远比这些表现还会多出朴实的震撼和精彩。

 

都说民航一线机务就像打仗,也有民航维修就像一个半军事化的队伍,假如李延年是名一线机务会如何。

 

必须学习一下李延年。

 

一,李延年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队伍里出现一个逃跑未遂的逃兵张安东,他怎么办?

 

连长已经火冒三丈的地步,逃兵就是狗熊,直接就问小安东临死还有什么话要说,对比李延年指导员,他的脸上表现的不是情绪,而是处理问题的一阵思考。

 

为什么要当逃兵,战场上通常称之为怕死。

 

但,怕死和不愿意死是两回事。不能把不愿意死当成怕死。

 

不愿意是表述事实,怕死是表示一种判断。

 

而李延年其实是了解小安东的,他只是不愿意死。

 

就算是怕死,其他的士兵是不是一样的呢,假如此时枪毙小安东,是不是其他人就不怕了呢?

 

大战即来,处理这样的问题,李延年有章法。

1, 他首先让小安东当着连队同志说出原因,让大家听到是重情重义的小安东。

2, 他让个别知道小安东情况队友解释事件,听到了他们理解的事实。

3, 李延年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小安东,确定大家的共识是对生命的未来报有希望,所以不愿意死去。

4, 他用共识,去引导讲述,正因为对那样的未来抱有希望,所以我们的队伍就是为希望而战斗,战斗的目的和意义变得敞亮,包括小安东自己。

5, 但是李延年还是举起枪瞄准,对着远处那绑在树下的小安东。

6, 他手上的枪响了,既然举起来必定要子弹呼啸而出。但小安东没有死。

 

这些战士在以后战斗中没有一个不争先奋勇杀敌。这样的连队的血是热的,自然有浩然之气,自然能守住阵地。

 

让我们回到机务,当有些公司,因一个维修差错终结一个机务人的职业生涯,算不算一种死呢?可能不算,和平年代不至于,这叫另谋出路也罢。即使不算,最常见的只怕是,团队的领导会把坏事变好事的机会也丢了,因为他们不是李延年。

 

看起来,李延年是真正的以组织管理学中“以结果为导向”去解决和处理结果产生的问题,而不是单纯把逃兵当成结果。之所以能文,李延年管理的是战士的绩效,是战斗力,士气,和团结,是心。

 

正如剧中李延年批评一名班长说的“尊重和信任就是战斗力”, 放在任何组织,任何时代都是适用。

 

李延年是连队指导员,有做政治工作的责任,他理解的政治是具体的和绩效相关,团结带好队伍就是他最大的政治。想想那些把“政治”念歪的,常把讲政治等同于“听话,站队,是是是”的一些干部表现,是不是可以“照照镜子”呢。

 

要说李延年还讲的“政治”,那就是有效的下级与上级沟通----

 

二,李延年的七连即将要执行作战(而且是大战)计划,这时候他的连队却因为编制有不少招降的“国军”人员,他们被认为有叛逃嫌疑,师级下团来的保卫股曾副科长再次要求团长阻止李延年带怀疑对象参加的锄奸计划,要立即进行人员审查,他怎么办?

 

面对曾副科长的要求,连长,营长,团长,团指导员都非常信任李延年的。团长下令继续执行任务,曾副科长最后急着追问团长的话说出来是这样:“(计划如果)不成功呢?

“政治”就在团长面对这个疑问的时候。

剧中此情此景的亮点,只见是团长好像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在微妙的努嘴之间,蹦出来:责任?

团长紧接着坚定的说:我来负!

 

可见,有人明确负责承担后果,好多嘴皮都不用磨。重要的是,遇到这种情况,当前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作为基层的团长比曾副科长清楚,也明白对方想要什么的团长,有比曾副科长大的格局。

 

而李延年是何德何能,团长如此信任他的?相信李延年充分理解“尊重和信任就是战斗力”,也是李延年自己赢得的。

 

事实上连队每个人的情况,李延年都掌握了解,并且在日常汇报到团部中,已经到了让团指导员都能记下战士名字的地步。当曾副科长的怀疑对象的名单中有李延年队伍中的战士时,团长和团指导员当然会有信心和信任。

 

请示汇报是一种责任,所谓常言的“早请示,晚汇报”却贬义到把人心歪曲了。

 

大多时候,队伍失去战斗力,是因为基层汇报不足,不知道汇报什么。

 

当然,还有些队伍,队伍失去战斗力,是因为下级不想汇报,不敢汇报,汇报没用。

 

团长,以及曾副科长做出决定需要的信任,不能依靠不了解连队的人,是李延年和团长都做到了。一个在前,一个是在后。没有前,估计也难有后。

 

信任产生的是把控感(不说是控制感),是放下疑心而已。因为每一级有每一级的负责。

 

观众不能过多埋怨曾副科长,正如如果是名机务,要面对安监部,所谓负责遇到不同人才有不同境界。

 

李延年知道队伍不被信任的隐患,但他更相信战士。他所做的,仅仅是敢负责而已。他先斩后奏,带着被怀疑的战士们去执行特殊任务,连同自己一起送到敌军阵前,巧计除掉了汉奸,再回来接受处分和审查。

 

当李延年队伍除掉汉奸归来,战士们都雀跃欢呼,团长可能从压力中解放,似乎强忍着内心的欢喜,面带对先斩后奏问题的严肃,而言语中是对李延年他们的爱惜。

 

要说剧中对曾副科长埋怨的话,可能就这个时候,毕竟都是为志愿军保家卫国,他应该也为李延年喝彩起来,但他没有。这也许是做这种工作的局限。但是很多人看他人带有的“应该”,不要去勉强。这有可能是不完全被了解的事实。

 

当曾副科长转头走时,身边人问他还要不要对战士们做审查,他很干脆的回答说不审查了,同时脸上闪过一面笑容,人性还在。

 

再回到机务,维修工作中,是不是常常感受不被信任,那是自己没有做一些为信任加分的工作。对比

这部电视剧里,李延年面对战士的时间多,表现得也多可以学习。那些尊重和信任最后都成了战斗力。

 

三,按理说,李延年是指导员,后来是作为连长做坚守阵地工作,下级还有排长,班长就有不少布置任务的细节。上级给下级布置任务,李延年是怎么做?

 

布置任务要下级责任落实,李延年会讲意义。

 

对具体的怎么组织和战术细节,李延年会告诉他们说:“你们再下去商量合计”,自己不需要干预和讨论太多,这里虽然有信任为基础,但应该也看到这是这是组织目标。

 

李延年作为连长,日常的与战士互动的很多细节中就是培养和启发。例如讲班长陈衍宗爱单打独斗,作为班长自己杀敌去了,却不管下级兵死活怎么样,怎么打仗的,这是班长的责任工作,所以战斗结束后要去严肃的批评。李延年问:“打仗的目的是什么?”引出了回答是杀敌,李延年纠正的说打仗的目的是---打胜仗!。对症下药,对话常给出启发性。

 

他也对针对战术任务会提一些要求,比如对狙击小组,他就要求他们不要去做近距离的拼刺刀战斗,这时他对有他们说的就是任务的意义和目的。比如安排一名战士写《战斗日志》记录战士们的事迹时,不是简单说记下来奖罚总结,而是说这本日志是关系战士的荣誉。为他们的荣誉,记下痕迹成为历史。

 

其实,团长交给李延年的连队要坚守346.6高地任务时,团指导员也是用一番话,把作战的形势大致的告诉李延年的,说明他任务的艰巨性和对战争大局的意义。

 

布置任务同时也给人意义和给人压力是不同的效果。

 

作为李延年这样的连干部,更多是给予下级精神力量。

 

话又说我们民航机务,比如上级给下级说:快点哦,要是凌晨4点还没有把热交换器换完,那明天飞机就趴下了。这是给压力;而要是上级说:你们这个组如果凌晨四点能换完开始测试,那么我们班7点的航班正点就非常有希望了,努力一下,遇到问题早汇报。这是给予意义和信心。

 

李延年曾经说过,“这辈子就想当个能打胜仗的好兵”。打胜仗就是士兵的功勋。电视剧里文戏武戏相得益彰,所以丰富了表现了人物,取名单元取名为“能文能武李延年”非常贴切。

能文能武这个词语,看似并列,实际成语最好是另外一个:能文善武。后者更贴合热兵器时代,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文,在前面,是用心待人爱护战士的品德,才能说诚恳说话,成为素质,而武,自然如有源之水,其势益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