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Talk 2-“双减”政策下的中国教育离“芬兰式教育”还有多远?

发布于 2021-10-13 21:02


OPENNING






图文编辑/马小爬


小编说:与刚刚移居芬兰不久的“芬漂猫奴”不经意的相识后,我们不可避免的聊到了芬兰教育,因此这样一篇从身边实例出发,对国内教育"双减"的深度思考文章应运而生。”芬漂猫奴“来到芬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对芬兰教育的观察却是极其细心深入,具有个人特色的。


最近,国内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双减政策”的颁布。政策出台后中国教育的走向一时引起热议,“双减”减了学生作业负担;减了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挪走这两座大山后的中国教育,和芬兰教育的差距还有多少?

1

越来越焦虑的家长


前两天跟家里的小表弟打电话聊起“双减”后他的学习生活,小表弟竟然说“减了还不如不减”。我正诧异,“双减”政策下,最高兴的难道不是他们小学生吗?这时候他妈妈抢过手机,说出了缘由。
“还‘双减’呢,这一考试才发现减的最多还是成绩分数原来,双减 政策下的第一次考试,小表弟的成绩排名被甩了好大一截。他妈妈一打听,只有她把“双减”当真了,班里其他的孩子回家都在偷偷加班。外面没有补习班,家长们就在家买学辅资料,亲自上阵指导。这下,小表弟的“轻松日子”没过几天,刚被减掉的那两座大山又压回来了。

当然,“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当家长们面对成绩单上的排名时,焦虑迷茫的他们哪还有心思分析政策背后的战略远虑,为了能让孩子提高成绩追上排名,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把作业、补习班“两座大山”重新搬回家。

2

 对“知识、学习”的概念界定


在芬兰和中国的教育中,“知识、学习”的涵义大有不同。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每当父母说起学习,就指的是学校里的功课,更为宽泛些的,也就是一些课外阅读了。上大学前,父母对我的功课很重视,监督起来也很严格。在考上大学前的学生岁月里,学习成绩是我生活中的全部重心。学习对我来说很被动,学习的目标只有成绩单上的数字。

大学毕业后,我突然就迷茫了。社会上再没有教科书,生活中也再没有考试和排名了。我似乎不需要再学习了,但是真正要学习的东西好像越来越多。然而这时候我才发现,一直以来成绩优越的我,并不会学习,也不想学习。

在芬兰,很少会有我这样的人。芬兰的父母和老师认为的学习,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里的,书本上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

在芬兰,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和幼儿园老师们带着小朋友去森林里,他们带着孩子们探索大自然,让孩子们学习户外生存技能,在林子里采浆果,辨食用菌,看气候等等等等。课堂上也不止有教科书,除了绘画、音乐、体育,他们的课程还包括烘焙、缝纫、甚至家政,那些在我们看来无用且平庸的技能,在芬兰教育中,却是必修课程。这样的体验式课堂,不断地激发着学生们的求知欲。

3

 “小大人”还是“纯小鬼”


原凤凰卫视主播竹幼婷女士分享过自己两个孩子在芬兰幼儿园的一个故事。

竹女士说,小宝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向老师嘱咐了一句“如果弟弟哭了,哥哥在的话会好很多”。因为在家里,她也会经常告诉大宝作为哥哥要多照顾弟弟一些。可是有一天,老师和竹女士谈话,说大宝经常会来二宝的班级看弟弟的情况,如果听到二宝哭,会马上跑过来。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感到欣慰,觉得竹女士家的大宝真的很懂事,像个“小大人”一样有责任心?
接着,老师说:“我今天告诉大宝,弟弟不是他的责任,如果他想玩其他的东西或者有想做的事情,就应该去做。关心是可以的,但是不用丢下自己的事情跑过来看,弟弟我们会照顾的。他们两个是独立的”。竹女士说她当时心里突然一紧。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原来可以这样!”的感叹。
我们从小听着兄友弟恭、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等这样的词,大人们也总希望我们能快些长大,在我们哭闹的时候,喝止我们控制音量;在我们害羞的时候,她们希望我们大大方方地在亲友面前唱歌跳舞;在我们刚有物权意识地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不能自私,要懂得分享。我们没有太多地机会做“纯小孩”,即使我们也有童年。



在芬兰教育理念中,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地,小孩子可以纯粹地做本真的自己。


当然,因为社会背景的不同,中国教育与芬兰教育也许永远都不可能相同。但“双减”政策预示着中国教育正发生着变革,芬兰教育体系的成功也是经历了多次变革的结果。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课题,只要找对方向,中国教育也一定会建立起最适合自身的特色体系。
听了“芬漂猫奴”的分享,你们有什么感触么?希望我们能在留言区见!同时别忘了文末噢!

end


铃兰TALK

我们会邀请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人士来书写他们对芬兰、对教育、对人生的看法与见解。这样可以有更多的人发声,更多的人听到不同的声音,一起探讨教育这个大话题下的人生百态。昨天值得回忆、今天需要探讨、明天一起共创。如果你对教育也有自己的看法,你对芬兰也有自己的看法,那么请您不要犹豫,联系我们,我们真诚的希望把这些真实的思考与记录集中在我们的公号平台上,让更多的人加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的行列,让那些疑惑的人终究可以迈出改变的第一步。让更多的人利用教育去改变生活。约稿形式可以开放式写作,也可以是采访式聊天。

如果你有兴趣,也随时欢迎您的投稿。
投稿微信:nordicforest

申请信息:铃兰Talk



您对
教育感兴趣么?希望有更多的讨论分享么?
芬兰教育现场观察“微信群欢迎您的加入。
在这里,无论您从哪里来,无论您到哪里去,无论您现在做什么,只要您对教育感兴趣,我们都可以一起畅谈“教育那点事”。
在这个群里,
大家不需要观点一致,
但需要的欢迎不同观点表达的胸怀,
你,是这样的爱教育人士嘛?
入群暗号
加入教育讨论群


关于马小爬




铃兰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
铃兰知行教育/铃兰有道商贸咨询/铃兰有品好物)

跨文化育儿实践者与分享者

芬兰教育前线观察/研究/解读员

国际婚姻亲历者

跨文化沟通研习员

中芬大学双学位获得者

芬兰设计的迷恋者

芬兰好物坚定的传播者

铃兰有品小店火速装修上线中)



铃兰国际KIFI
最近距离的观察、了解、对话芬兰教育;最真实的北欧生活分享与感悟。 不迎合,不轻薄,不盲从,不回避。摒弃功利,知行合一。
90篇原创内容

往期推荐

中国妈妈在芬兰育儿-打招呼是伪人性的管教?真的么?
“芬兰教育观察现场”向你发出邀请,你一定要来噢!过来听听为什么?
我在芬兰育儿-如何和孩子好好说话表达爱
芬兰学前教育中老师如何管孩子-<他乡的童年>之芬兰幼儿园的故事11
语法不通、文化不同,海外娃到底要如何学中文?
芬兰欧小哥教芬兰语27-拼图
芬兰欧小哥教芬兰语26-我在读书
芬兰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赫尔辛基一酒吧向芬兰总理实施“反制裁”:9年禁止进入
家有混血儿的体验– 如何让他对中国有感情
被外国公婆催生是一种什么感觉?

北欧芬兰人说的是什么语言?中国游客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