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目以待!京张铁路遗址公共空间一期年底开工!
发布于 2021-10-13 21:22
铁路在城市中呼啸而过的情景,既是京张铁路独具特色的景观,也承载了周边居民的城市记忆。百年京张,百年传承,“人字坡”“苏州码子”都将焕然新生。不久的将来,你可以在这里回望京张古今变迁,眺望开往春天的列车!

如何利用好这一空间?2021年,京张铁路遗址公共空间在方案征集和居民需求调研基础上,选取清华东路至知春路全长约2.5公里的区段作为项目一期范围,纳入“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项目”并获批,将于今年底开工,预计明年7月完工。
这意味着不仅多处断头路将联通,还将增设文化生活、健身活动等活动场所以及社区活动空间。未来,这里将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物展示及市民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文化、休闲功能区。
充分利用地面线性空间和两侧闲置地块
京张铁路遗址公共空间提升改造工程(一期)位于海淀区清华东路至知春路,地块主要为京张高铁入地释放出来的地面线性空间和两侧闲置地块,总长约2.5公里,总面积16.8万平方米。
项目采取实地踏勘、问卷调研(周边“全龄段”社区居民)、深入访谈(行业专家、学者、铁路爱好者)、网上征集方案等多种方式开展需求调研,大家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于铁路阻隔交通、大院围墙封闭、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城市历史记忆消失、缺失活动空间等。
针对这些问题,这次提升改造对症下药,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
01
弥合城市功能
织补铁路两侧割裂空间
针对地块两侧存在的多处断头路,将通过拆除京张铁路原有护栏和围墙,打开用地边界,增强场地的可达性。
02
挖掘铁路文化
传承百年京张自强不息精神
充分保护并利用1960年清华园车站站房、废弃的京张铁路轨道、铁路沿线坡道牌、里志牌、桥梁牌等铁路遗迹,塑造城市文化活力点。
03
生态引领示范
打造绿色循环发展样板和示范
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秉承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可持续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同时,利用项目建设产生的废弃渣土打造绿色环丘活力节点,为群众提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然生态的绿色空间。
04
与高校、高科技企业联动
助力京张沿线形成国家创新高地
项目周边有清华、北航、中科院等18所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创企业分布密度超过800家/平方公里,南北串联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科技互动示范、智慧园区管理等科技创新示范试点内容,凝聚城市创新力。
05
合理利用桥下空间
实现消极空间的低成本活化
地铁13号线与京张铁路一路并行,项目将13号线的桥下空间纳入设计范围,通过空间梳理丰富桥下空间,解决市民的活动需求。
立足群众需求 提升城市功能
京张铁路是北京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四大线性工程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创新精神,是世界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北京市发改委将京张铁路遗址改造提升纳入北京城市公共空间试点项目予以支持建设,是以铁路遗址改造提升带动区域城市更新,推进城市功能弥合的重要探索实践。
保护京张铁路遗址
焕发百年京张文化新风采
项目深入挖掘京张历史文化,静态保护、文化演绎、活化体验并用,打造多功能主题空间,真正为市民提供一处看得到历史新生、触摸得到城市温度的标志性城市活力空间,让百年京张历史焕发新风采。
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
探索以铁路遗址空间提升城市功能
项目辐射范围涵盖海淀区7个街镇,均为城市建成区,通过重新建立京张铁路东西两侧的横向连接,改善中心城西北方向的交通困扰,加强周边居住、文教、科创产业等功能融合,推进区域城市功能弥合和产业发展升级,是探索以铁路遗址空间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实践。
完善绿色空间体系
沟通城市南北生态联系
项目与清河绿廊、四环绿廊衔接,并与周边已有城市绿地一起组成连续的蓝绿体系格局,构建城区通往郊野的完整生态绿廊,填补北京中心城区西北方向通风空缺,促进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增益。
地上活力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与地下京张高铁融合提升
百年历史与未来立体式交汇
这样的京张铁路遗址公共空间
你期待吗?
编辑/刘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