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试题、解读课标,各路大咖助力高三

发布于 2021-10-13 21:54

在学校教研室统一安排与部署下,聊城一中地理组全体教师新校区高三楼合堂教室举行了大教研活动。会议主题主要围绕2019级高三地理如何备考展开的。会议主持由教研组长张瑞国老师主持,发言人分别有娄洁、季艳艳、付文豪、刘红星和王瑞峰等五位老师。



一、高考试题研磨有感



发言人:娄洁老师

   娄老师认真研读多年高考真题,针对今年高三地理教学给出诚恳的建议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地理家国情怀

  我们要摆脱就知识讲知识的传统套路。学会联系当今的热点问题和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有趣味、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置身于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其探究兴趣。但要避免把补充材料作为解题条件。

地理必备主干知识

自然地理五大规律:

1)地球运动规律(2)大气运动规律(3)水体运动规律(4)地壳物质运动规律5)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人文地理五大区位理论:

1)农业区位 (2)工业区位(3)城市区位 (4)交通区位(5)服务业区位

人口、资源、环境的动态变化(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的四大特性:

1)区域的整体性    (2)区域的差异性 

3)区域发展的阶段性 (4)区域发展的综合性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4.多角度,挖掘思维模板的深度

避免过度强调答题模板,提倡思维模板的构建,答题模板是针对某一个的答题模式或套路,而思维模板受时间、空间、要素等影响随时发生变化的思维模式。教学中要给学生构建思维模板,锁定答题大方向,并挖掘思维模板的深度,扩充广度。当然思维模板的运用不是死板的,需要结合材料情境、 分值多少等灵活处理。

4.②专注思维逻辑和地理过程演化

培养学生应对过程类试题的解读能力,注重:

时间性: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如a→b→c→d;

因果性:注意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完整性:将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

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 如a→c→d

精细化:将每个过程都逐一写出来,防止全过程一句话就概括完毕。



二、双基双行、高考高赢--潍坊高三地理教研汇报

发言人:季艳艳老师

  前段时间,王瑞峰、季艳艳老师去潍坊参加高三地理备考研讨会,今天把所有的收获与信息与大家分享。

(一)地理命题立意变化趋向

①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

②解题--解决问题

③做题-做人做事

(二)双基双行,基础是解题之源

(三)群策群力,集体智慧最强大

   如果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是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

                                                              ——马卡连柯



三、2018级高三备课组长传经送宝



发言人:伏文豪

   伏老师根据去年高三备考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遇到问题,毫不保留的传经送宝,总结如下:

1、明确命题方向

2、建立学科自信

3、高效组织教学

4、一轮复习策略

5、二轮复习策略

6、区域地理复习

7、互联互通互助

8、虚心取经学习

9、如何脱贫致富

10、广泛补充素材



四、组建天文爱好者团队



发言人:刘红星老师

   天文台筹建基本完成,马上就可以面向全体师生开放,为了让天文台更好的服务与师生,地理组打算组建以刘红星老师为首的天文爱好者团队。刘老师介绍了团队组建的设想与要求,并对今后的天文台运行做了详细的部署安排。



五、打造地球科学奥赛教练团



发言人:王瑞峰老师

   在王瑞峰老师的带领下,在“海亮杯”第二届地理科学奥赛中,聊城一中获得国际二金、一银、一铜,省一38名,省二21名、省三15名。随着大家对地理科学奥赛了解越来越深入,报名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决定组建地理科学奥赛教练团队,王瑞峰老师传达了学校领导的指导思想与团队组建的设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