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普】防弹衣是什么材料?能防刀吗?

发布于 2021-10-13 22:08


趣 问 万 物
为好奇的你解答稀奇古怪的脑洞问题



撰文 | Mirror

       

掉进眼睛的异物最后都去哪儿了?


图源:Pixabay

睫毛、风沙不小心入了眼,不一会儿就找不着了,难道是眼睛把异物吞了?
 
你可能听过眼睛里的异物会跑到眼球后面的说法,但这不太可能,眼球后侧可不是想进就进,那里有肌肉等组织挡路,除非尖刺物暴力突破。
眼球结构 | 图源:维基百科

当异物闯入眼睛时,它会刺激你不停流泪和眨眼,这是泪腺和眼睑在努力帮你扫除异物,就像雨刮清洁车窗。不是太难缠的异物会被泪水冲出去,但如果遇到比较“粘人”的家伙,它就可能跑到上下眼睑底下的沟缝里。
鼻泪管 |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不过,异物也不可能一直堆积在那里,它可能会在你睡觉的时候悄悄和泪水一起出去。如果堆积地多了,就会被推到内眼角,然后在第二天以“眼屎”的身份现身。还有一种可能是异物通过鼻泪管和部分泪水一起进入鼻腔,成为鼻涕或者鼻屎。
 
睫毛等微小异物一般不会伤害眼球,但如果一直感觉眼睛不舒服还得及时看医生。



防弹衣是什么材料?能防刀吗?


图源:Pixabay

常见的软质防弹服看起来就是件厚背心,虽然是纤维材质,但它采用的是芳纶(凯夫拉)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这类高性能材料。别看它摸起来是软的,实际上非常强韧,加上层层紧密编织的网状结构,抵御子弹不是问题。
 
当子弹冲击纤维防弹衣时,纤维会被拉伸剪切吸收子弹的动能,同时子弹摩擦纤维会以热能、声能的形式损失能量。软质防弹衣能够大大削弱子弹的冲击力,对尖锐物也有一定的抵御力,但毕竟不是专门为防刺设计的,锋利的刀刃依然可以刺穿。
 
论抵御近距离的刀剑强攻,还是古代铠甲那样的硬质材料能抗,所以纤维防弹衣有时会加上硬质插板,一般是金属、陶瓷或高性能复合板,可以做到刀枪不入,也能防住子弹。

加上硬质复合插板(左)的纤维防弹衣 | 图源:https://doi.org/10.3390/polym12091920

子弹冲击到板上时,子弹和板材都可能变形、龟裂,从而消耗子弹的能量。

子弹冲击金属板,慢速模拟 | 图源:见水印


虽然硬质插板防御力更强,但是重,不便行动。而套在防弹衣外的防刺服相对轻便,它同样采用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强度纤维材料,但用的是短纤维不规则混编结构。把这两种防护层结合在一起,就有了防刺防弹服。
 
即使穿上了这些护具也不代表万无一失,毕竟护具的防御力在增加,武器的攻击力也一直在提升。


       

花生地上开花,

怎么在地下结果?


图源:Pixabay

虽然经常被当成坚果,但花生其实是一种豆子。作为豆科家族的一员,花生的花是开在地面上的黄色蝶形花,但奇怪的是,它们的果子却长在地下,看起来就像长在根上。

图源:Wikipedia


这和土豆、地瓜可不一样,它们是块茎、块根,但花生是货真价实的果实,里面躺着一颗颗种子。花生并不是长在根上的,它们依然是从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只是这子房不走寻常路。
 
当花生完成自花授粉后,花瓣一两天就凋落了,而孕育着受精卵的子房还在悄悄准备“远行”,大约一周后,你会看到它伸出长柄(称作子房柄或雌蕊柄),往地面延伸。

花生的子房柄 | 图源:杨蔼华、陈国宪(2016)


到达地面后,它会继续往下钻2~7厘米,接着末端膨大,开始发育荚果,成熟后就成了我们吃的花生。

花生发育过程 | 图源:杨蔼华、陈国宪(2016


而那些伸不进土里的子房柄往往结不出果实,黑暗的地下对它们来说才是适宜的育儿床。
 
花生的中文学名“落花生”,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


蛇的舌头为什么分叉?


图源:Pixabay

蛇的舌头就像个小叉子,但它又没法当叉子使,顶端分叉的意义何在?
 
由于无法直接采访蛇友,研究人员只能通过观察实验做一些合理推测。
 
对视力不大好的蛇而言,气味是非常重要的追踪信息。蛇的舌头总是不时探出来(吐信),它的作用就像探测器,能够捕捉空气中的气味分子,然后在收回舌头时把信号传递给鼻腔附近的犁鼻器,这是一种敏锐的化学感受器,能够感受非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并将信号传递给大脑感知。

犁鼻器通过舌头感知气味分子 | 图源:Kurt Schwenk


鉴于此,有推测认为舌头开叉后表面积增加,能捕获更多化学分子。研究者还观察到蛇吐舌时,把会把分叉张得很开,这可能是为了让它们“分头行动”,分别感受不同方向上的化学分子,就像两只耳朵、两只眼睛那样形成立体感知,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猎物的去向。但这种猜想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者抑制蛇舌头其中一个分支的功能,但蛇的捕猎能力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图源:Kurt Schwenk


蛇吐舌时,舌头还会上下抖动,这会在分叉两侧各形成两股涡旋,研究者认为这能把稀薄的气味分子集中起来,并导到两个分叉上。

蜥蜴的各种分叉舌头 | 图源:Kurt Schwenk


分叉舌头并非蛇所独有,很多种蜥蜴,还有蜂鸟也有。

仔细看,蜂鸟舌头分叉了 | 图源:UConn





文章原标题:掉进眼睛的异物最后都去哪儿了?| 趣问万物

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 bd@wanwuweb.com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环球物理立场。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专业于物理,致力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

投稿请联系 14511055@qq.com

无标注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https://docs.qq.com/doc/DRnJWcFZ1bVpYeU5L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