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选科最全策略解读:坚持一个核心、一个目标、一条路线
发布于 2021-10-14 08:18
选科的意义
我们经常说“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在新高考选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高考之后,不少家长和学生都会后悔当初自己选科失败,有的是由于缺乏规划草率填报志愿,升入大学后出现的各类问题,有的是因为由于选科不当无法报考自己理想的专业。
1.很多大学生对当初的专业不满意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新浪网、新华网等权重媒体均有报道,超过70%以上的大学生对当初选的专业不满意。华中科技大学也对1400名新生进行过专业满意度调研,有近50%的学生,对选的专业感到后悔,如果有机会,肯定会考虑换专业。这些学生少部分选择修习第二学位或者跨专业考研,这部分学生是幸运的。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直接选择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这对学生来讲是一次巨大的内心磨炼。据统计每年有超过20万考生从大学退学,大多都是因为专业选择不满意,“录非所愿”的这种社会现象非常普遍。”
“但是大家都知道,大学里面换专业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据统计,超过65%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脱离本专业求职。当然有很多家长认为,毕业后不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也没有关系。其实这样的认知是很片面的,从教育部的公布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每年大学生毕业生超过1000万,但企业还是头疼找不到合适的员工,跟专业不对口有直接原因,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更严重的现象是,这些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很大概率会遇到职业迷茫,频繁换工作等问题,这一点得到了很多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认同。其实,要想获得事业成功,大概率上还是要专业对口。拿我们熟知的互联网行业举例,无论是腾讯马化腾,百度李彦宏,奇虎周鸿祎,还是小米雷军等等,除了为数很少的个别外(比如马云),基本上都是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专业出身,其他行业亦是如此。”
2.提前进行生涯规划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要引起高度重视,职业迷茫、倦怠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中学阶段缺乏生涯规划,对外部世界和自我世界认知不清晰。所以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便是推行生涯规划,重视专业的重要性,新高考改革要求学校开设生涯课程,培养生涯教师,要求高中学校对学生开展生涯探索工作。高中生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涯决策就是选科,因为选科组合未来会直接跟志愿专业相挂钩,很多专业的选择跟学科一一对应,比如不选物理,就读不了电气电子、土木、航天航空等专业,不选化学就读不了材料等等,所以我们的家长学生们必须要提前进行生涯规划。我们
3.注重个性化培养
“其次,我们过去一直通过高考成绩选拔人才,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很多
“我们的学科很多,但不见得每个人都很擅长,所以要注重个性化培养,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去培养,因此选科便很好
一个
核心
顺应本心,找到生活之趣
一个
目标
找到人生奋斗动力源
一条
路线
以未来生活为方向,制定成长路线图
两个
支撑
学业规划(思维、方法、习惯)和青春觉醒(心态、视野、三观)
科学选科,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
1.分数
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
2.排名
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
高一、高二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高三模拟考试后,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3.知识掌握程度
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
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潜力
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只能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进行模糊判断,比如错题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
2.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判断?只能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错题主要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还是这道题的思考逻辑想不出来、想不明白。补基础易,补思维难。
3.学习习惯
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日常学习,你是喜欢读和背,还是算和练?
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根据对老师的喜好选科,高考很可能会吃亏。
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
有时候,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
建议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测试,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兴趣倾向。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最基础的职业测试。
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
有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有的专业要求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还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
目标985高校的学霸同学在此特别注意:
2021年共有36所名校参与强基计划招生,学霸最好提前了解强基目标校的考试科目,尽量让选科与强基考试科目保持一致。
举例来说,如果想报清华强基,理科类专业测试:数学+物化综合;文科类专业测试:数学+文史综合。也就是说,选了物理的学生,如果没选化学,则注定与清华强基无缘。
而如果想报北大强基,笔试科目则不分文理,考试科目一律为:语文+数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前几天,又有一位高三家长来说,本来高一选科打算将来去学临床医学专业,所以选择了化生,结果现在一查眼睛是色弱,也就无法报了,要是早点知道也不用硬去选本来成绩也不是很好的化学。
因此,选专业时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体条件,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及其它高校规定不能录取的专业。
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各位同学可以将选科过程中考虑到的隐性的主观因素转化为显性的客观数据。最常用的就是决策平衡法,就好比我们常说的“事物优先级”思维,给对应的项目赋予权重,算出分值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选出最终结果。
将考生在选科过程中会考虑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不断细化,以历史科目为例:
(1)非常愿意花时间精力了解、学习:8-10分
(2)喜欢解决这个学科的一些知识点问答:5-7分
(3)课外偶尔喜欢涉猎这个学科的知识点:2-4分
(4)毫无兴趣:0-1分
举例:符合(2),程度中等,打分6分。
(1)学起来很轻松,毫不费力:8-10分
(2)大部分内容都能理解,一些太深层次的比较吃力:5-7分
(3)基本学起来感觉很吃力,跟不上:2-4分
(4)完全看不懂:0-1分
举例:符合(1),程度偏低,打分8分。
(1)无论考试还是平时作业,解答效率、正确率都很高:8-10分
(2)解答速度稳定,最终正确率也比较可观,能达70-90%:5-7分
(3)答题速度比较慢,正确率保持在50%-70%之间:2-4分
(4)只能零零星星答题:0-1分
举例:符合(2),程度较高,打分7分。
(1)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很多,就业前景非常好:8-10分
(2)专业前景良好,基本能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5-7分
(3)专业就业领域比较单一:0-4分
举例:符合(2),程度较高,打分7分。
(1)父母表示非常支持:6-10分
(2)父母对该学科有些许意见:1-5分
(3)父母表示完全不赞成:0分
举例:符合(3),程度中上,打分8分。
以此类推其他选科,择出最高分的科目,若分数相同,可以再加指标进行多一轮的对比。
由于目前大部分高考都采购了一些选科软件,所以很多学生基本上也是依据这些测试结果来简单的确定了自己的选科,这明显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测试本身只是一个参考依据,并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
1)仅仅凭几次月考成绩的年级排名就断定排位前三的学科为最优组合,一次考试成绩偶然性太大,不能仅据此判断优势学科,即使是整个高一的成绩的分析,也得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半年对高中各个学科的学习感受来判断未来的优势学科。
2)这些软件大多数依据全国新高考选科要求做出来的,缺乏真正的针对性指导,也不可能精准对应各个大学的专业对于选科组合的要求,这是致命伤,只考虑了学生的一两次考试成绩更是无稽之谈,人是有个性化的生命,具有很大的排他性,而软件简单的把人归为几类是不精确的,也是不负责的。
3)软件目前也做不到了解孩子或者家庭的个性化特征,比如有些家庭对未来的方向有一定明确的想法,这些是需要与孩子和家庭充分交流沟通后方可知晓的。所以即使软件做的再好,也只能一定程度上作为辅助参考,或者进行快速数据统计的手段。
4)软件更没有评估大学在你省投放的招生计划,你能选的专业再多,但是很多不在你省投放招生计划,也是风险。
在目前的选科过程中,许多家长还在纠结选科专业的涵盖量,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无论涵盖量多少,我们最终选择的只有一个专业,只要选择的组合里有孩子未来要上的的专业就好,要那么专业干嘛?
至于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文科组合将来不好就业,就业面窄,这都是错误的,每年那么多文科生毕业,难道就不好就业?那么多事业有成的人都是文科生,难道文科不好就业?严格意义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是文科生的就业越好,路越宽的。
首先我们看一组数据,新浪网、新华网等媒体均有报道,超过70%的大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满意,华中科技大学曾经对在校的1400多名大学新生做过调查,有近50%的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满意,这些学生少量通过转专业、辅修、跨专业考研等形式摆脱了专业选择错误带来的烦恼,但还是有部分学生选择了退学复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20多万大学生从大学退学,这对学生是多大的内心磨炼!
各位家长和考生一定要认清,大学转专业只是少数幸运生,尽管当下一些大学口口声声说是转专业零门槛,只是说你有转专业的机会,至于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据统计,65%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脱离本职专业,而另一方面一些单位招不到需要的专业人才,这已经成为当下一个严重的问题。
新高考选科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尽早思考个人未来发展方向,逐步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但具体职业取向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选科有时间限制,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选择。所以我认为学生不能完全按职业理想进行选科,应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过好高考这一关,这一关如果过不了,或者是过不好,再好的人生规划都会受到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考生,ー时半会很难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即便有明确的职业理想,也不是每个职业都能够与选科形成比较具体的对应关系。
学生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再怎么选择也是徒劳!
高考选科的首要原则是顺应本心遵从天性,从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准切入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的学科潜质。
新高考打破了文理分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规划进行选科,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组合中,没有一个绝对好还是坏的组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没有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