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喝汤方式对吗?
发布于 2021-10-14 08:43
汤里到底有啥营养?
汤中99%的成分都是水,另外1%的成分,包含脂肪、蛋白质和少量矿物质。一锅用鸡鸭鱼肉长时间炖出来的汤,喝起来确实鲜美,但“鲜美”和“营养”并不是一回事。仅靠一碗“大补”的汤,是无法做到营养均衡的。一碗汤下肚会产生饱腹感,蔬菜、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就会相应减少。
首先,我们要揭示一个真相——肉类所含的绝大多数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也就是说,无论鸡鸭鱼肉炖多长时间,都不能把肉类中的所有营养物质全部炖到汤里去!那么汤里到底有什么呢?含量最高的是脂肪和嘌呤。
不少人还追求汤要炖得“白”,认为越白说明越有营养,其实汤里的这种“白色”只是脂肪的乳化状态;而对于嘌呤,大家也不陌生,导致痛风的罪归祸首就是嘌呤产生的代谢产物——尿酸!
肉比汤更有营养!
有研究显示,将鱼、鸡、牛肉等炖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而由于炖煮,肉类更容易被咀嚼和消化;同时,由于肉类中的嘌呤溶于水,煮过的肉中,嘌呤含量反而减少了。所以,肉汤里最有营养的是肉,如果喝汤弃肉,无异于舍本逐末。
建议:肉的饱腹感比汤强,先吃些肉,再喝一小碗汤就够了。另外,肉汤较油腻、热量高,选在中午喝比较好。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有肥胖、痛风、“三高”等问题的中老年人来说,最好还是尽量不要喝肉汤,可换成豆腐白菜汤、什锦菇汤、蛋汤等。
很多人都说“汤要趁热喝才美味”,但是,不建议大家过度追求“热度”。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60摄氏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有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过烫的食物,容易增加患口腔癌、食管癌的风险。
建议:喝汤温度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最佳 ,感觉上,比温水要热一点,但又不烫嘴。
很多人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也越好,所以,“老火汤”往往一煲就几个小时。其实,长时间的煲煮,对口味的提升是有限的,反倒会让汤里的嘌呤和脂肪增加,而且,会破坏一些营养素,尤其是植物性食材中对热敏感的维生素等。这样的汤,对原本就有代谢性基础疾病以及缺钙、缺铁、营养不良的中老年人,尤其“不友好”!
建议:如果是蔬菜与海鲜搭配熬汤,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一般肉类煲炖1-1.5小时,骨头汤为2个小时,汤中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基本可达到峰值;鱼类熬汤30分钟时,氨基酸等含量较高,鱼肉肉质细嫩,时间过长鱼肉的纤维会变老、变粗。
熬汤的时候多加点盐,可以让汤更有“灵魂”?但是,摄入过多的食盐,容易导致血压上升,诱发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世卫组织建议,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有调查显示,中国居民目前每人每天食盐的实际摄入量在10克左右,远远高出世卫组织的推荐量。
建议:不放油,少放盐。肉类煮汤,本来就含有脂肪,所以不仅不能再放油,喝汤前最好撇去浮油。另外,不要为了让汤更鲜美而拼命放盐,尤其是老年人味觉减退,更要注意盐的用量,最好买专门的食用盐刻度勺。
不同地方的人对喝汤的讲究也各有不同,南方人喜欢饭前先喝汤,北方人习惯饭后“原汤化原食”。到底哪个顺序才是对的?
餐后喝汤:会稀释胃部已经和消化液混合好的食物,一定程度影响胃部的消化吸收功能;吃饱后再喝汤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增加胃肠的消化负担。
餐前喝汤:可以对食道和胃部起到润滑保护作用,还会减少饥饿感。
建议:在餐前先喝点汤,让口腔和食道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促进消化液分泌。而且,先喝汤比最后喝汤健康且有减重效果。
虽说饭前喝汤,有利于增加饱腹感,但喝得太快未必是好事。大量水分短时间进入胃肠道,会稀释消化液和胃液,不利于消化食物。
由于饱腹感的信号传输给大脑总会有所“延迟”,快速喝汤,等到意识吃饱了,可能已经过量,容易导致肥胖。所以,放慢吃饭的速度,也可以有效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建议:喝汤尽量放慢速度,控制汤量,每次一碗(200-300毫升)为宜。
很多老年人喜欢用汤泡饭,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对健康十分有益。而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大部分肥胖是由于在膳食中缺少脂代谢所必须的各种营养物质而导致的营养不良性肥胖。谷力瘦体质素膳有68种原料,科学配比,能够提供人体细胞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素。因此,强化了脂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有助于抑制脂肪合成,加速脂肪的分解,减脂塑形。并且能够双向调节,增肌增重,还你健康匀称身材!
推荐阅读:
谷力瘦体质素膳为什么能减肥?它的减脂原理是什么?
从细胞营养学的角度分析谷力瘦体质素膳为什么能减肥?
文章来源于网络,有删改。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若打心底里喜欢,不妨把我分享给更多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