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作文素材
发布于 2021-10-16 23:58
1964年10月16日,荒无人烟的罗布泊上一声巨响,中国的历史从此可以分为两段来写,一段是自此之前,一段是从此之后。原子弹,也就是核弹,作为人类的最大杀伤性武器,从诞生那天起,就成为了一些国家用来威慑其他国家的杀手锏。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把战火阻挡在门外,中国志愿军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一路赶回38线。美国恼羞成怒,一度叫嚣要用原子弹炸平中国。那时候中国就明白,原子弹是我们一定要研制成功的武器。
但是造出原子弹哪有那么简单?支援的苏联专家没多久就撤走了,一叠一叠的资料被烧掉,有人便趁苏联专家走后扒开火堆,从里面捡出被烧成碎片的图纸,回去一点一点的拼出来。苏联专家看到我们在拼凑被烧成碎片的图纸,笑着说:这些数据你们即使用计算机也要算两年,没有意义。
原子弹的研制自始至今都是世界上最困难的研究之一,为了演算这些相关数据,美国人用了6年的时间,英国人用了5年,苏联人用了8年。我们没有8年的时间,两年都没有。没有窍门,没有计算机,我们就是用算盘打,也要打出来!然后我们只用两年时间,硬是用算盘把公式给打了出来。
你愿意一辈子为了祖国隐姓埋名吗?这个问题很多人用行动给出回答。
中国的两弹一星离不开一个个拥有一片赤子之心的科学家,这些为国立下赫赫功劳的元勋稼先、于敏、钱三强、程开甲、郭永怀等人被我们永远铭记。在这些名字背后,有更多无私奉献的科研人员,由于保密的需要,他们的名字很长时间都不为人们所知。
用生命守护资料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负责爆炸力学研究和弹头设计。1968年12月,郭永怀乘飞机出差,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而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被郭永怀死死抱在胸前,安然无恙。
王淦昌试验场的开拓者王淦昌,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实验物理工作的开拓者和指挥者,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荷电负超子——反西格马负超子。
朱光亚试验场的核心朱光亚,核物理学家,负责核武器实验中的中子点火工作,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制造与试验工作的领导者之一。在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前夕,朱光亚在现场亲自指导原子弹的装配与检验。
有人晚上下班回到家发现自己的牙刷没了,然后扭头问妻子怎么回事,发现她在流泪——你忘了,13个月了你这是第一次回家...
有人在戈壁滩上埋头苦干,看到一个同样忙碌的熟悉背影,跑过去一看是自己多年未见的妻子——他们互相保密,到目的地才发现,两人去的是同一个地方。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引爆,随着巨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巨龙真正开始腾飞,整个世界都为之震动!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能力,一个民族的骄傲,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卫家园、捍卫和平、打破帝国垄断的真正力量!
你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57年后的今天
“祝贺你们,成功完成首次径向交会对接,顺利进入空间站组合体。预祝在轨 今天,1994年出生的高健,先后参与了嫦娥四号、长五B首飞等多次任务 因在神舟十二号任务中他首次担任北京总调度因多次回复“北京明白”而火遍全网。 如今,像“北京明白”小哥一样年轻的面孔们已捧过接力棒,像一颗颗螺丝钉,稳稳扎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船”上。我们的航天我们的未来正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輟,未来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 ”一代代的青年人,一代代的航天人正在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中国航天,正年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