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用好作业的“处方”

发布于 2021-10-17 06:09

不谈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

前一秒有说有笑,

后一秒分道扬镳!

   现实中,作业已成为家长,孩子,以及教育教学的“痛点”。国家一剂“双减”的处方,直击关键,引思价值导向,升维教育观念,净化学业环境,丰富成长路径,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可见其意义和使命所在。
   那么,“双减”下,如何围绕作业用好这剂“处方”呢?
   首先,不妨一起来思考,作业为什么成为了愈发焦灼的“痛点”?聚焦“作业”从家长、学校、教师,乃至社会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作业”的地位和气质,关联着“人”发展的多个维度,如:“作业与身心健康”“作业与学业成绩”“作业与能力进阶”“作业与个性发展”“作业与素养提升”……围绕“作业”似乎构成了一面环环相扣的靶子,作为靶心,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但甭管牵那一发,两发,三发……毕竟,被“作业”揪着头发呢!岂会不“痛”。

01

精准施策,起用“处方”,先避坑

一号坑:“减量”不等于减负。

   缩减作业量,是“双减”最直观的体现,也是落实“双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减量”不是简单粗暴地删减作业数量,而是需要从底层思考,作业设计的“单项质量”,统整把握作业之间的思维关联性,难度等级的层序性,能力梯度进阶。相反,如果作业设计目标不明,形式呆板,板块模糊,随意训练,势必会造成“低质减量”,使得“双减”浮于表面。

二号坑:“控时”未必是减负。

   “60分钟”作为“作业”的一项重要的时间参考值,已成为执行、检查、反馈的又一项衡量指标。“控时”的前提是“减量”,“减量”的表现是“控时”,“减量”“控时”是作业设计,落实“双减”的一体两面,要整体把控,除了在“减量”上“控时”更多的则需要从学生学业动机上激发,从作业智趣上研究,从学困帮扶上保障,切莫“割席断交”,使得“控时”流于形式。

三号坑:“混搭”不一定减负。

   在“双减”不断深入和推进过程中,“作业”开始突破学科界限,融合兴趣爱好,进行“混搭”式作业设计,力求创新中减负提质。作业设计“混搭”,避免为了“混搭而混搭”,课程设置层面,学科之间要有一定的课程渗透,甚至是学科联系与教学支撑。考虑学生实际,所处学段,客观学情,更重要的是基于某一学科的核心素养,一科为主,混搭为辅,比重上切莫喧宾夺主,更要指向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落实素养提升。

四号坑:“分层”就是在减负。

   作业“分层”,不是知识的“禁层”,能力的“断层”,而是通过“分层”精准掌握学生所处阶段,尊重个体差异,遵循认知规律,因材施教构建助学系统,因人而异多元评价机制,因势利导创设和谐生态,体现作业内容的进程化,学业质量的进阶化,能力提升的持续化。作业“分层”分什么?基于学科,通过分析目标点,准确把握教学点,分步教学点,有效教授知识点,分解知识点,逐步培养能力点,夯实能力点,分阶设计训练点,通过逐点成线,构线成面,聚面成体形成点阵式的育人体系。

02

精心设计,服用“处方”,要规范

   填平误区的“坑”,着眼设计的路,确保思路的科学性,线路的可行性。“双减”政策下,怎样精心的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才能发挥“处方”良药未必苦口的功效。

依标扣本,明方向:
   首先,基于课标,宏观上把握,本学科整体学段目标,知识的体量,学业的容量,能力的增量,其次,熟悉课本,微观上实践,本学段教材的体例,编写的意图,设计有效的活动,靶向定位是精心设计作业的起点,更是核心所在。

多维共建,遵学情:
   其一,教育主管部门从课程设计的顶层去考量作业之间的关联性,融合性,系统性,发挥课程资源,支撑能力达成,拓宽评价体系,丰富选拔机制。其二,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多学科共赢的教研机制,结合各学科之间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知识载体等元素,融合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力求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学业生态体系。其三,家庭角度,破除学业成绩“刻舟求剑”的定式思维,转向成长型思维,言传身教做孩子身边最亲近的榜样,养习惯,有过程;育阅读,乐分享;懂倾听,善引导;创体验,重实践。当然,只有整个教育生态的联动共建,才会产生巨大的合力,高效落实“双减”,全面推进“五育并举”。

系统检测,促反思:
   作业不是一个静态的内容,而是动态的过程,需要依据作业的实际反馈,动态的调整内容和形式。根据具体的环节,以天、周、月、学期甚至学段为单位,系统统计作业反馈,做好信息共享,理念共融,从学科素养出发,用好教材系统,理清知识点,明晰能力点,设计每节课的“任务清单”,结合“任务清单”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定向反思,有效调整,作业形成“模块化布置——系统性检测——定向性反思——聚焦式优化——多维度评价”的较为完整的检测系统,各环节最大程度的减轻学业负担。

03

精彩呈现,强化“处方”,贵坚持

   随着全国各地学校,集中火力实践“双减”,集思广益,通力合作,推陈出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切实可行,丰富多元,样式各异的作业方式及成果推广。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借鉴学习是有效提升办学品质,优化教学能力的有效媒介,借鉴学习过程中,务必要考虑学校自身发展的全局性,“作业”应是符合地域,符合校情,符合学情,归根结底,为人发展的服务。从60分钟的体量来看,“作业”是检验学生一天的学习反馈的任务保障,从学科素养来看,“作业”是知识体系,系统训练的实践载体,从学段进阶来看,“作业”是学生能力持续攀升的必经之路……它需要地方和学校本着“量体裁衣”的理念,更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切莫“一会儿东家学长,一会儿西家补短”劳神费力,丢了自我不说,反而,搞得老师身心疲惫,搞得学生一头雾水,搞得教育花样繁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沿着“双减”政策的风向标,重新审视“作业”的定位,把稳育人的航向,上下联动,众力合为,不断朝着减负提质的目标行进,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

作者: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李文斌

聚焦“双减”


“双减”之下,如何命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靶心”


“双减”后,家长的“责任清单”,你可知晓?建议转家长


“双减”之下:带你玩转秋天的树叶

统编语文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