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投标文件造假行为有哪些?
发布于 2021-10-17 08:47
小竹说事
每天多一些故事,勉励我们共同前行
1.以他人名义投标
在投标活动中,有时会出现投标人通过租借他人资格证书、资质证明等一系列材料,或者是以他人的名义来参与投标的情况。我国《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使用通过受让或者租借等方式获取的资格、资质证书投标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以他人名义投标。
2.业绩不实
常见情况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投标人通过伪造等手段满足投标履约要求的;
投标人用框架协议、意向书等预约合同代替真实的履约证明。
3.财务报表作假
为了评估投标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确定投标人的履约能力,有些投标人会在投标文件中提出,投标人应提供经本单位专业财务人员审计确认的财务报表或经专业审计服务部门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作为依据。
4.信用欺诈
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尤其是招投标行业,都在大力推进信用评分机制。信用违约的企业一般会受到禁止其参与项目投标的处罚,但投标是很多企业参与项目的必经之路。因此,一些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会在这方面动脑筋,提供虚假的信用信息。
QQ群925078799,密码?芝麻开门,QQ2300665262加群
~~推荐阅读~~
工程签证、进度款、结算审核,这些要点一定要掌握!
实施清单报价应解决的六个问题
施工部署是什么?准备工作是什么?
取消工程造价资质审批,对行业有何影响?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