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能否带来学琴热?

发布于 2021-10-17 09:25

学古琴,近年来热度一直居高不下,随着今年“双减”政策,势必会带来更大的热度。因为电影和电视剧等影视的宣传,人们渐渐了解了古琴,以下小编来讲解下古琴的一些小知识以及“双减”政策带来的一些古琴艺术的影响。 

古时候人们只叫琴,而不叫古琴,为了和西方国家的一些乐器有区分,因为琴的历史悠久有3千多年历史,我们在琴前面加了个古,为古琴。做了一个双减政策,对于音乐、体育方面,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全民的素质培养。古琴作为历史悠久的名族乐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学古琴,还可以调养情操,总的来概括有下面的几样几个好处:

掌握精湛的演奏技能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从小掌握器乐演奏技能不但能融通个人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更能开阔眼界、拓宽人生道路。

增强文化自信与成就感

学习古琴艺术,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加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更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表演、考级、参赛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荣誉感。

提升艺术品位与创造力

古琴结构精巧,形制多样,深刻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古琴传统曲目及其独特的记谱方式是人类文化长河中无比珍贵的遗产,体现着远古的智慧与旨趣。古琴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对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有积极作用,将古琴艺术融入学习与生活,将大大增强学生的感知力,从而激发创造力。

获得音乐社交力

我国知名高校与企业中设立古琴社团的不在少数,古琴艺术在音乐与文化社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古琴艺术的学习,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能够拓展其社交圈、增强其社交能力。

增强沟通欲与表现力。学业压力、代际鸿沟等问题导致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之间出现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三者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古琴架起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对增强各方互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参赛、演出、举办专场音乐会等形式,锻炼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

寻得情绪出口。移动互联时代的青少年面临信息爆炸、网络沉迷等问题,“低头族”、“御宅族”不断出现,当代青少年趋向关闭内心,将自我沉溺于虚拟世界,这样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古琴艺术作为情绪的疏导口,潜移默化中鼓励青少年通过音乐表达来抒发情绪,由此找到情绪的出口。

古琴艺术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并影响了中国书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境界。学习古琴艺术,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传承文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于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在减轻学科类培训压力的同时,将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古琴艺术教育。

【完】

为琴童打call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