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实效课堂 落实“双减”政策 ——忻州市第十二中学忻州市龙岗小学示范课活动纪实

发布于 2021-10-17 14:56

打造实效课堂 落实“双减”政策

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追求课堂实效,打造一批素质精良的专业团队,自10月12日,忻州市龙岗小学拉开了公开示范课的帷幕,作课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雕琢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学校领导谢俊龙书记、张建春校长、赵成杰副校长、李晓琴副校长、教务处刘雁主任、教科研室张霞主任全程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王娇老师执教的《桥》,依托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定了详尽的导学案。授课时利用词语、视频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洪水的可怕无情,以情激情。体会人物形象时让孩子们细品词句,作批注,谈感受,在展示交流中体会人物形象,入情入境。结尾处进行读写迁移,让学生笔触情发。整个课堂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中悟、读中思、读中写。

武彩萍老师《圆的认识》整节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交流反思,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去认识圆,让学生不仅要动脑筋想,动口说,还要动手画。精心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达到了预期效果,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课后回味无穷,非常成功。

苏琴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美的毁灭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所以在授课时对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进行了着重讲解,在学生充分领略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孩子们再看了视频之后内心是愤怒的,悲痛的,内心情感也便随着这把火燃烧起来,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并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呼声,以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做结,孩子们对此感受更深,更能理解了身上肩负的责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巩晓娟老师虽然年轻,但执教的《可能性》思路清晰, 设计了三个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摸球,并用表格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发现摸出哪个颜色球的次数最多,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系。让学生准确判断出可能性的大小。突破了难点,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爱林老师作课《精卫填海》,从神话特点导入,预习检测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为学生们简介现代文的《精卫填海》做提示,从而让学生们体会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教学中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扎实根基又给孩子提供拓展的空间。不仅精讲细研,夯实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爱林老师沉稳大气,颇有大将之风。

  宁玉珊老师执教的《速度 、路程 、时间》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把控准确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对教学重点难的突破处理得当,合理利用导学单,给孩子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阎小芬老师执教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本单元起到运用方法,练习预测的作用。教师授课时以复习预测方法引入新课,整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放手让学生边读边预测故事情节,丰富的评价语更是激发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欲望,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都能大方的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可以看出师生的语文底蕴,以及平时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马志老师的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本着“学生为主,老师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棒、计数器的动态演示,突破难点,把握算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算理,巩固所学运算方法,并形成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观摩课后,利用周三的教研活动时间,老师们自评互评总结经验谈论收获,在反思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最后,学校肯定了每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希望学科教师们在目前的“双减”政策下,利用好导学案。勤于对照课标,精心研读教材,找准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在课余多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多掌握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要求,争当一名与时俱进的好教师,呈现出一节节好课堂,做到“减负提质”两不误。

示范观摩课仍在继续,听评课一直在进行,老师们天天在成长,教育,我们永远在路上······

供稿:张   霞

编辑:杨   威

校对:杨源林

校审:李晓琴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