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 | 最好的礼物引领思想的浪潮

发布于 2021-10-17 14:37

今年,是华理物理学院成立的开局之年

9月5日

华理物理学院迎来第一批崭新的面孔

作为物理学院的第一批新生

在他们的宿舍里除贴心实用的新生大礼包

都不约而同地珍放着同一本书——

《上帝掷骰子吗?》

上帝掷骰子吗?这是20世纪量子力学留下的一个谜题,也是21世纪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谜题。

一个多月过去了,很多萌新都认真读完了《上帝掷骰子吗?》,并感受到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接下来小悟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萌新们的读后感选段。

读后感选段

读完了这本书的我现在明白了,掷骰子指的是随机性事件,而上帝并不是神话或者教里的主掌一切的神,而是指大自然,指宇宙万物运行的法则。爱因斯坦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随机性事件,任何事物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也就是说,把两个骰子扔到空中,通过精确计算和分析它们之间的碰撞,可以得出最终的点数。一个复摆的下端点的运行轨迹,也可以用函数方程来表示。

……

其实,人类科学的发展从来就不是攀登的过程,而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开拓边疆的过程,而人们往往根据开拓出来的一小部分来进行主观臆断,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在这个探索与开拓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只会无限趋近地发现宇宙万物的全貌。所以如果你问我,我们曾拥有真理吗?我会回答你,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真理,真理只会在人的探索中变得更真,更加准确。

——21级  王陶语

整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了解到了更丰富多彩的物理学历史,比如在高中课本中寥寥数语的波粒二象性的解读,它的背后居然暗含着如此之多科学家智慧的碰撞:比如化学讲的电子云,在学校中学习时的一知半解到看了这本书之后的豁然开朗,都让我了解到原来科学并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段沉甸甸的人类探索未知的历史,是人类叩问世界的具体写照。当合上这本书,我的内心油然升起的是对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的敬意。正如这本书名《上帝掷骰子吗?》一样,尽管人类面对几乎无法逾越的知识壁垒,尽管人类面对浩瀚宇宙是如此的渺小,但人类对科学、对未知的无尽追求,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个世界。

——21级  周柏辰

——21级  刘畅

整个量子物理的发展,是基于无数次试验和交锋中蹒跚中前进的。通读完这本书,我很明显的认识到。我要努力地培养自己大胆假设和猜想的思想。有时,机遇,灵光稍纵即逝,或许他并不起眼,但正是这一个个小的不起眼,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预言了磁生电,海森堡在量子物理中引入了晦涩的矩阵……把握灵光,潜心钻研,即使不一定成功,其中的那些困惑,激动,恐惧和震惊也值得人品味。除此之外,仍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触碰自己想做的事。薛定谔,狄拉克博士大器晚成,依旧努力抓住时光的尾巴,在不确定度和P数上努力延伸,完成了量子物理学的部分奠基工作。三年磨一剑,五年磨一剑,甚至是十年磨一剑,在虚无缥缈的理论中,历史给予了他们最好的褒奖。

——21级  崔骝鹏

云谲波诡的量子力学,激情澎湃的《上帝掷骰子吗?》。一本非科学家写的科普书,读来有益有趣,扣人心弦。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得以以一个简明而宏观的视角,欣赏跨越千年的物理学发展史:争战不休的微粒派与波动派战火乍息,烽烟未尽,这厢薛定谔的猫又喵呜两声,挑起新的争端。从泡利不相容原理到德布罗意波的发现,从“意识怪兽”哥本哈根解释,到令人“精神分裂”的多世界理论,从不得不允许超光速逍遥法外的隐函数理论,到油头滑脑的系综解释,从抛弃能量守恒颇似物理学上的尺度依赖的自发定域,到真幻难辨实证止矣的退相干历史……物理学上的大时代,需要英雄并且产生英雄的史诗背景,在作者如椽妙笔之下,隐去数学的艰深晦涩,生发出前无古人后稀来者的永恒魅力。

——21级  连子硕

正所谓破坏是为了更伟大的创造,物理学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推翻旧有体系的过程中发展的。一个完美的大厦是最容易崩塌的。正如十九世纪末的物理学家们认为物理学家们也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所有的基本原理都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已经尽善尽美,它走到了自己的极限和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了。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做一些细节上的修正和补充,更加精确地测量一些常数值罢了。可事实上呢?两片乌云的悬立,以及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相继诞生让这座经典物理大厦一触即破。

可以说这么一句话,物理学不需要保守者。准确的说是不可盲信前人观点,哪怕是自己的观点。伽利略不信奉亚里士多德,开启了经典力学的前端。洛伦兹过度相信麦克斯韦电磁学以至于错失良机,让敢于向经典挑战的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而量子论更远比相对论来的奇特,以至于让原本敢于向传统拔刀的勇士爱因斯坦在其面前也成了保守的巨龙。这本书就是从这样一个破而后立的角度记录了量子论的变迁。

——21级  蒋浩南

物理学研究几经曲折,不管是物理大厦基石的建立,成长,成熟,都经历了诸多磨难。而其中最能动摇物理大厦的,便是两朵“乌云”。

时间刚跨入20世纪,即1900年4月27日,已经76高龄的开尔文爵士提出了著名的两朵乌云的演讲:“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但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却被两朵乌云遮蔽,显得黯然失色了……”

具体而言,这两朵乌云是当时物理学上的两个难题:“分别指的是经典物理在光以太和麦克斯韦-玻尔兹曼能量均分学说上遇到的难题。再具体一些,指的就是人们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困境。”

……

第一朵乌云,最终导致了相对论革命的爆发。第二朵乌云,最终导致了量子论革命的爆发。

——21级  李博远

书中为我们描述了量子力学发展的那激动人心的一百多年,其中有一处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描述如下:当乌伦贝克和古兹密特提出自旋的时候,玻尔正在去往荷兰莱登的路上。当他的火车到达汉堡的时候,他发现泡利和斯特恩站在站台上,只是想问问他关于自旋的看法,玻尔不大相信,称这“很有趣”。到达莱登以后,他又碰到了爱因斯坦和埃仑费斯特,爱因斯坦详细地分析了这个理论,于是玻尔改变了看法。在回去的路上,玻尔先经过哥廷根,海森堡和约尔当站在站台上。同样的问题:怎么看待自旋?最后,当玻尔的火车抵达柏林时,泡利又站在了站台上——他从汉堡一路赶到了柏林,想听听玻尔一路上有了什么看法的改变。这就是物理学家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

——21级  贠熙阳

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是致知穷理
也是立德修身
在人生全新旅程的起点
装一本的书在行囊
与书为伴 受益终生 
相信这一定会有助于你们
更好地思考未来
有助于你们走向新的生活

编辑◆学创部 顾胡超

团 委 唐桤泽

排版◆宣传部 刘思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