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 各校课后延时服务“花式套餐”登场

发布于 2021-10-17 19:42

今年秋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正式落地。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宜宾各校认真准备课后服务相关工作,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分时段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早晨八点,一走进叙州区南广镇中心小学,便看到孩子们正在集中晨练,跑步、武术操......同学们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每一项锻炼。
“双减”后的第一个新学期,南广镇中心小学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利用早间、课间、课后特色课堂等,确保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育只是南广镇中心小学课后特色教育的内容之一,在该校课后服务的“作业课堂”里,不仅仅让学生完成抄写和做题,还有糖画、沙画创作、阅读、舞蹈、声乐等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特别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创作,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双减’政策以来,孩子们的课后服务活动丰富多彩,其中的糖画,孩子们特别喜欢,因为糖画既可以观赏,又可以食用。孩子们在学习糖画的课程中,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还能传承我们的糖画艺术。”南广镇中心小学糖画艺术课老师谢正敏说。



“我学糖画已经两学期了,觉得很有趣,现在已经可以用糖来画桃子、兔子、老鼠等多种图案,爸爸妈妈也经常夸赞我。”南广镇中心小学学生文雪一边作画一边告诉记者,脸上满满的自豪。
“我们用一半的时间进行课业辅导,另一半的时间进行学生特长的发展。”南广镇中心小学大益校区校长高源介绍,学校科学设置了27个学生特长发展社团,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发展学生特长,发展学校特色。


叙州区柏溪街道城北小学创新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采取“1+X”模式安排课程,“1”即第一部分“清作业”,“X”即学校组建的88个兴趣社团,社团课程以音、体、美、科学为主,学生自由选择1个社团参加活动,目前全校所有学生均参加了课后服务,做到了全覆盖。


城北小学副校长廖雪梅介绍,课后服务的第一部分“清作业”,通过老师监督,作业面批,孩子完成作业的效率、效果得到“双提升”,不仅作业“不回家”,许多学生的书包也不用带回家,切实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宜宾市各中小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多措并举,通过校内、校外做好“减法”,学生全面发展做好“加法”,把学校的教学任务留在学校完成,减轻学生身心负担,降低家长辅导作业焦虑,为推动叙州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成渝地区教育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来源丨叙州之窗

图文编辑丨宗睿

责任编辑丨张洋

推荐阅读

◆ 刘中伯专题调研三江新区规划建设

 第五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在宜宾举行

◆ 宜宾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题培训班圆满收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