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广告素材
海报素材
展板素材
展架素材
宣传单页
画册素材
手抄报模板
邀请函模板
电商素材
电商主图
电商首页
详情页素材
活动页素材
Banner素材
移动端素材
元素素材
漂浮元素
装饰元素
边框元素
卡通元素
图标元素
艺术字元素
花边元素
背景素材
简约背景
古风背景
风景背景
H5背景
电商背景
VIP
登陆
注册
癌症晚期太痛苦,可以请求“安乐死”吗?医生这次讲了实话
发布于 2021-10-18 02:1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傅达仁”这个人,他是台湾体育频道著名主持人,是篮球选手、教练、获得过金钟奖。
晚年时,八十多岁的傅达仁饱受胰脏癌的折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身体每况愈下,他也曾坚持过,只是难敌病魔纠缠。
在与家人的沟通倾诉中,傅达仁明确表示了自己想要“安乐死”的意愿:
“痛不在你身上。
我已经八十几岁了,我活够了。
”
(傅达仁一家合影)
在生命最后的两年,傅达仁积极探访那些“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美国加州、荷兰、比利时……同时,他也在积极推动台湾“安乐死”合法化,只是没有成功。
直到生命尽头,傅达仁选择在瑞士完成自己的心愿。
因为瑞士是唯一一个接受外国人执行“安乐死”的国家。
而家人也从最初的反对到同意他的决定,尊重他的选择。
(录像截图)
2018年6月,傅达仁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瑞士执行“安乐死”,分4次喝完药水,在儿子的怀里停止了呼吸。
今年2月24日,傅达仁的家人首次公开其“安乐死”的执行过程录像,在录像中,傅达仁被家人紧紧环绕着,对比家人的悲伤,他更显得轻松。
“再见,Farewell so long.(再见)”傅达仁举起药杯,面对镜头,微笑着与世界告别。
“无痛”是大众对“安乐死”最直接的想法。
傅达仁认为:
“自杀是要烧炭,要上吊,是痛苦的。
安乐死是你喝下一杯,安安静静地睡着,是无痛的。
无痛才可以叫做安乐死。
这也可以避免‘过度医疗’,不仅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也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
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对安乐死的定义是:
“对于现代医学无可挽救的逼近死亡的病人,医生在患者本人真诚委托的前提下,为减少病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可以采取措施提前结束病人的生命。
”
从 1994 年起,我国每年都有代表提案“安乐死”合法化,在1997年召开的首次全国性的“安乐死”学术讨论会上,多数代表拥护支持,自此“安乐死”成为一股趋势。
但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结果,使我国目前还未通过安乐死合法化的任何提案。
“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随着人们对死亡的想法越来越透彻,在无法挽救的疾病、无法抵抗的痛苦面前,生存变得艰难,而“安乐死”无疑为患者带来一种新的解脱思路,但同时也让家属和医生陷入困境。
1986年,陕西一名普通职工王明成的母亲夏素文因肝硬化进入医院治疗,但因为病情危急,医院当日即开出病危通知书。
随后的治疗中,夏素文饱受痛苦,喊叫想死。
王明成不忍看母亲受苦,于是向主治医生蒲连升提出用药物让母亲无痛苦的离开,蒲连升从最开始不同意但最终被说服,给病人开了100毫升复方冬眠灵处方一张,在处方注明“家属要求安乐死”,并让王明成签字。
随后,因王明成大姐、二姐的控告,王明成和医生蒲连升被公安机关逮捕,以“故意杀人”为罪名被起诉。
(蒲连升)
这便是我国首例“安乐死”案件。
此事轰动一时,而蒲连升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作为一个医生,尽我医生的职责,减轻病人的痛苦,何罪之有?
”而他最终也因“剂量不致死”而被无罪释放。
但王明成的遭遇却颇有讽刺意味。
2003年,王明成因为得了胃癌住进医院,饱受病痛折磨的他要求给自己实施“安乐死”,但由于国家没有立法,医院只能拒绝。
7个月后,王明成在病痛中停止了呼吸。
(王明成事件报道)
他曾求医生为自己的母亲解脱,16年后,他为了自己再次提出请求,可是16年来“安乐死”依然没得到合法化,他只能在病痛中离开……
几十年来,“安乐死”的各类事件不断发生,立法却迟迟没有动静。
有学者认为,“安乐死”与“故意杀人”的界定问题是安乐死合法化道路上的一大阻碍。
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生导师王世洲教授说:
“中国的法律并不承认‘安乐死’的合法性,迄今为止,中国的‘安乐死’案件全部都是以故意杀人案件来处理的,但是由于此类案件的特殊性,被告人一般都被减轻处罚。
”
我国法律对人的生命权和生存权都有做出积极的规定,但“死亡权”并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
“安乐死”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对“生存权”的剥夺,存在法律冲突。
而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很多晚期癌症患者需要家属尽心尽力地护理,但对抗癌症是长持久战,家属的耐心可能正在被一点一点消磨,如果同时看不到希望,家属就会产生“人财两空”的想法。
反对“安乐死”的人们认为,如果这个时候家属催生患者做出“安乐死”的要求,无疑是为教唆他人放弃生命的人群提供了绿色通道,严重违背道德。
另外,实施“安乐死”的主体一般是医生,这不仅要求医生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还需要高尚医德以及与患者之间的绝对信任。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正确实施安乐死的保障。
然而现今社会中,医生与患者之间并不能完全信任彼此,持反对意见者担心“安乐死”的合法化可能会产生医生滥用“安乐死”,来掩饰自身造成的医疗事故;
医生也会担心,一旦为患者实施了“安乐死”,会不会“招致”医闹和诉讼。
虽然现在癌症已经成为“慢性病”,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极大地提高生存率,但仍旧不能排除一些饱受病痛折磨的癌症晚期患者。
常有晚期癌症患者向医生提出要求实施“安乐死”,他们觉得自己熬不过去,“生不如死”;
或是因病致贫,不想拖累家人等等,每位患者都曾想过放弃生命。
而小艾也时常在文章评论区看到大家对癌症晚期患者实施“安乐死”的支持态度,每个人面对生死抉择时考虑的问题不一样,所属的境况有差别,做出的选择也就不一样,这里无可指摘。
但有一个问题,大家或许没有注意到,“安乐死”实施对象的条件或者标准是什么呢?
总不能每个人一提出这种请求,医院就给予实施吧?
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国家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如日本横滨地方法院列出了积极安乐死必须满足4个条件:
一是病患遭受了无法忍受的肉体痛苦。
二是病患已经濒临死亡。
三是病患的病情无法治愈,在尝试了所有能够尝试的手段后,仍然找不到挽救生命或减轻其痛苦的治疗手段。
四是病患本人清楚表达了放弃生命的愿望。
那么,如果在我国,该如何界定这个范围呢?
“安乐死”作为一个现实性问题,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医学角度了,要考虑的也绝不仅仅是立法问题。
对于晚期癌症这类不治之症患者,上述条件或许已经是“常态”,那么,他们是否可以提出“安乐死”,或是应该选择“安乐死”呢?
小艾想,这个问题应该让大家来回答。
而正视与争论,会让你对这个问题理解得更深刻。
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
谢谢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
刺猬熊活动海报
好看的微信头像女生 赖在你心里不走可以吗
一直很贵除了这次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