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智慧:什么是妙性本空,有法可得吗?如何与佛亲缘
发布于 2021-10-18 02:11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若没有仁爱之心,那么,对人的宽厚善良亦是虚假的。所谓的礼也只是仪式;所谓的敬,亦只是因为惧怕。为了礼和敬而失仁,那便是舍内而求外,舍本而求末。
世俗人皆知舍外求内,舍末求本,何况我们佛子呢?佛子更应放下外在的仪式,真实的修心净心,回归本具的自性。
仁者,慈也。仁者皆有一颗慈悲的心,无论在何种境界都能够慈悲为怀,施人以温暖,照亮他人的心。美好的事物如彩云,总是容易消失的,如因美好的事物消逝而怨,并无益处,能恕人之过,则为仁。
人们感受最深,皆有感触的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论游子在何方,慈悲的母亲都能温暖游子的心,照亮游子的心。
爸妈不是大款,却努力给我们最好的;爸妈不是大官,却从没让我们委屈过……世间最苦的两尊佛,一位是爸,一位是妈。爸妈操心付出一辈子,时时把孩儿来牵挂,努力付出不思报,是世间真实的活佛,真正的佛行。
游子在外虽然远离爸和妈,不能尊前来尽孝,一定要心系爸妈来牵挂,感恩养育实报答,最亲近的佛,就是爸和妈。
《观经疏》云:“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就是说念佛的人跟佛的关系很亲,亲到三业一体不分,这叫“亲缘”。您念佛,佛也念您;一心想佛,佛也知道这颗真心。
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眼前,这里的“见”是指心眼所见,一切时中都能见到,不是指三昧定力。所以,这里的“见”并不指眼见,不是我们观想成功了能见到佛身,而是心中以信心之眼,以心眼所见。
学佛要学佛理,学佛菩萨的善巧方便,借佛菩萨慈悲之力解脱自己。经云:“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慧能大师所讲的虽然简单,然而道理正确,并不是只从经文字句上来解脱。而是,认识了佛法道理和真实的妙义,从内心放下一切虚妄,得到解脱,真实的清净自心。
慧能大师曰:“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只谈论如何认识佛的本性,并不谈论禅定和解脱的方法。禅定和解脱是两种方法,不是佛法,佛法不是两种法,只有一种法。
“须心行,不在口念。”佛法必须用心来修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如果,口里念着而心里却不修行实践,就如虚妄幻化,露水闪电一样转瞬即逝。如果,口里念佛,心中修行,那就心口相应,表里一致,即见自性。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世人本来具有的妙性是空的,没有一种法则可以得到,所谓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通一切通。
知空而不执著空,才是明智之举。如果,执着一切空,心空身也空,世界宇宙都是空,这种一切都空的心空来学佛,就会落到真正虚妄的无记空上。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具有一双慧眼,就能看透一切假象,放下假象就是愉悦的真实境界。
生活如水,欲望如糖,不是糖越多,水就越甜。一颗心,能看淡得失,亦添欢喜。淡淡岁月,淡淡的心,人生味道,淡久弥香。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