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发愁家园工作不好做吗?也许一开始就错了
发布于 2021-10-18 12:51
面对当前大部分家长重视技能学习,而幼儿园强调全面发展的现实情况,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者,老师如何对家长施以影响,转变家长的观念?又是如何让家长从一个家园工作的配合者变成真正的参与者?当家庭里的主要教育人是母亲时,又如何让父亲甚至祖辈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当中?一起来看看这些老师和幼儿园是怎么做的!
01/
家长有选择幼儿园的权利,幼儿园也有选择家长的权利。成都市武外幼儿园在家长正式缴费之前,园长会和幼儿、家长进行一对一面谈。园长和小朋友做简短的交流,之后和幼儿的父母进行交流,小朋友会跟着老师去玩,让他熟悉环境,带领的老师去观察孩子是什么样的状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彼此的教育理念是否契合,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这次面谈决定了双方是否会在未来的三年里一起合作,共同为儿童的发展做出努力。
在这次面谈中,园长会了解家长的工作性质,平时的教养方式等,会告知家长入园后一些家园共育的要求,例如每周五的幼儿园户外徒步活动(恶劣天气除外);每月的亲子户外活动,需要家长的亲自参与等。
园长用这样的方法选择家长,也会用同样的方法选择老师。只有当老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幼儿园一致时,才会有更多的可能。
当家长和幼儿园具有相同的理念之后,会通过开学时的家长会,向家长讲明在这一理念之下的幼儿园,在面对具体情况时是如何处理的。
为什么要使用陶瓷餐具,而不是不锈钢和塑料?餐具碎了以后怎么办?幼儿园向家长一一阐释他们的处理方法、这么做的原因、其中有哪些儿童的发展......有家长因为教师流动性过大而咨询老师时,老师们说:当决定让孩子上幼儿园时,一定要做好心里准备。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社会”,这里有社会规则,集体意识,问题冲突等,这些都是孩子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同时,每个班会选择两名支持幼儿园教育理念的家长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相关事宜先告知家委会,通过家委会转达给家长。
幼儿园会告知家委员最近的活动安排,让家委会转告家长最近哪些活动需要家长的参与,应该如何配合;当家长有意见或者建议时,也可通过家委会向幼儿园反应,进而让活动的开展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有家长具备活动策划能力或相关资源,幼儿园在开展相关活动时,也会充分利用。
通过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影响家长,比起老师去做相关工作,更有说服力;一些简单的事务,家长代表直接通过家委会处理,也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
TIPS
2.共享互动主题,让沟通心心相印。每月一主题与家长共享互动,让幼儿成为自己的主角,如九月:自我服务月,10月:运动月,11月:朗读月12月:迎新月。
3.《新生入园适应家园共记册》,让沟通视而可见。第一教师记录儿童在园情况,当天返给家长,家长记录当天幼儿在家情况,次日双方交换。第二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选择性记录。第三通过共记册记录幼儿成长轨迹,对比观察幼儿的适应和改变情况,让成长可视化。
4.T+P家园沟通模式,让沟通亲密无间。主要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一句话沟通(离园沟通)与专项化沟通(约谈)和以家长为主导的放权赋能沟通(家委会)和开源增效沟通(家长线上沙龙)。
02/
家长作为志愿者利用其人力与物力资源参与幼儿园活动,与幼儿园合作达到共同育儿的目的。这不仅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增强亲子关系,同时丰富家长的教养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与教育能力,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的刘雯老师从接手新的班级开始,在需要家长帮助,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时,会首先把这个活动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有什么样的意义?发展了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在班级群里向家长一一说明。阐明其中的教育价值,树立起幼儿教师的专业形象。
幼儿园有很多大的园级活动、班级活动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每年秋季的落叶雨活动,需要很多的银杏树叶,仅靠幼儿园里的银杏叶完全不够,这就需要发动家园力量,刘雯老师会请家长到小区、公园或者其他地方搜集落叶,辅助活动的开展;幼儿园里的童话节需要家长帮助制作道具;每周的推荐书目,会让有书的家长到幼儿园为大家讲故事,进行资源共享......
在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家长也在不断发展。其一,家长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发展,家长将参与课程视为履行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责任,积极主动地感受孩子及教师的问题和需要,真正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尽可能的服务。其二,家长在参与和感受中发展,通过切身经历了解教师的教育意识,满足对幼儿了解的渴望;第三,家长在应对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面对幼儿问题和家长参与过程中的问题,家长需要学习和思考,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
让家长亲身体验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幼儿一起活动也是转变家长观念比较有效的方法。乐山市市中区快乐园幼儿园会让家长进入幼儿园与孩子一起搭积木,在与幼儿一起互动的过程中直面困难,发现孩子的学习与收获,比让家长参观幼儿园,开展观摩活动更加有效。
刘雯老师说:每个家庭对幼儿的发展期待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家庭的要求也就不统一。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每个家长都认同我们的观念和标准,但当家长不认可时也没关系。作为老师,我们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
刘雯老师家长交流小妙招
2.不怕烦,不怕说,愿意听他说。
4.说实话,但不说大实话。
5.了解家长的性格特点,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6.真诚待人,将心比心,公平对待。
03/
想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幼儿园应组织家长和教师参加相关培训,通过专家指导深入掌握合作技巧和合作方法。幼儿园也可利用家长讲座,向家长传授育儿经验,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
针对班级家长的培训一般来说一学期三次,但需要依据班级大多数家长的实际情况,当大多数家长不能做到全面、科学地看待幼儿发展之时,会适当增加培训次数;反之则会减少,对家长进行个别指导。
泸州天立学校附属幼儿园的梁园长每学期伊始,会对新教师进行正面管教的培训,全面、系统地让老师知道什么是正面管教,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针对怎样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支持幼儿还会提供一些具体措施。
甚至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中,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正面管教,对家长开展正面管教培训,家长免费参与。老师和家长的理念和步调不一致,即便老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是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之下,老师的努力很可能前功尽弃。在对老师开展相关培训时,对于家长的培训也不容忽视。
“当老师和家长站在统一起跑线上,从同一个视角去看孩子,才能为孩子提供最适宜的帮助。”梁园长说。
园长作为幼儿园内幼儿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可通过推进家园合作教研共同体建设、优化教师培训激发教师领导意识、建立科学的家园合作愿景规划提升其自身领导力,以此有效改善家园共育现状。
推荐阅读
作者:(美)简·尼尔森 著,玉冰 译
04/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面世界的引路者”。3-6岁的幼儿正处于性别角色的形成时期,父亲参与家园共育,这样可以弥补幼儿园缺少男教师的短板。幼儿也需要男性力量的教导,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
泸州天立学校附属幼儿园对于父亲缺位的情况,提出了“超人爸爸”的活动,提高父亲在幼儿抚养上的参与度。每天早上,幼儿园门口都有一位爸爸,举着钢叉,参与幼儿园的的值班行为。
老师会为家长拍摄照片,放进幼儿的成长册里,记录爸爸陪伴孩子成长的点滴,也会将爸爸的照片简单制作放到班级群里,让大家看到爸爸们的积极参与,为呼吁其他爸爸的参与树立榜样作用。
对于祖辈,不仅是能够接送孩子上下学,他们身上的很多经验也可以为幼儿园所用。泸州天立学校附属幼儿园成立了祖辈社团。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中心里收集了很多废旧材料,需要整理时,就会让祖辈社团参与进来,带着孩子整理、收拾、回收,让祖辈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了解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初衷。
南京市九龙湖幼儿园的马青原老师,邀请祖辈成为“农场主”,参与幼儿园的种植活动。
祖辈家长担任的“农场主”并不是“免费劳力”和“看客”,他们对于小农场课程拥有审议和建构的权利,是小农场课程的建设者。小农场课程的审议是由教师、幼儿及“农场主”共同完成。
“农场主”普及种植知识,提供种植经验;教师捕捉幼儿兴趣和疑问,挖掘教育价值。最终“农场主”和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定和气候种植条件,统筹规划各班种植区域,商定每个班级的种植作物。
在这个过程中,祖辈家长们更加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与发展,也更加愿意参与幼儿园和班级的工作,与教师建立起更多的信任与联系。
家园共育并不是派出家庭中的代表,其他人就可以事不关己。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让爸爸与祖辈家长都能参与其中,才能充好利用好家园资源,共同作为课程的建设者,而不是作为幼儿园的附庸,配合老师完成活动。
现如今的家园共育模式中,教师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指导多以由家长配合完成任务的形式出现,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缺乏话语权和决策权,家长和教师在家园共育中的主体地位明显不平等。
对于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家长是课程的参与者、建设者,并不是老师的课后小帮手。
参考文献:
《请祖辈家长来当农场主》——南京市九龙湖幼儿园马青原 《早期教育》2021.05 P36
文字/陈秋旭
编辑/邱天
图片/杨东力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95后年轻人如何快速成长并撑起幼儿园?看这所幼儿园的一波神操作
当“儿童哲学”遇上“品格教育”,一只蚊子也可成为教育的焦点
全国首批通过双普检查的幼儿园到底做对了啥?八大经验托盘而出!
今天我只想吐槽:一线教师真的有必要做那么多文字工作吗?
有意环境丨幼儿园怎么种树,才能与孩子们发生更多的教育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