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心性”?

发布于 2021-10-18 14:33

或许曾经有位老师对你说过这样的话:你家孩子需要“磨心性”或者说“调心性”。

或许你曾经疑惑新教育到底是什么?有人告诉你说:新教育是“心”的教育,是“心性”的教育。

听到这些话后,您心里模模糊糊觉得好像挺对,挺有道理。但是,那个“心性”到底是什么呢?还是一知半解。其实,一知半解也没关系,可怕的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开始糊里糊涂的执行和操作。

看到了别家孩子在跑半马。于是,你也开始进行这样的操作,让孩子跑半马,打扫卫生,制定事无巨细的规则。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开始进入一种战斗的模式。

最后发现,孩子的心性竟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更重要的是:孩子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接受了你的强制性的教育,被监管被强压,反而心理衍生出了其他的问题。于是,家长与孩子同时感受到了挫败感。

所以搞清楚“心性”到底是什么?对于教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的观点:“心性”是一条通道,链接着人和世界。这里的人指的是自己,世界指的是外部的一切人、事、物构成的环境。我们经常说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而让自己跟世界能够进行顺利的“沟通”,而不发生堵塞,就是“心性”的目标。既然是通道,那么就不只是“磨心性”那么简单了。

当您明白了“心性”的目标,就会有一个观察人的视角。孩子的行为在您眼里就会变的清晰起来,调整的方向也就逐渐明晰和可操作了。

为了更加明晰的理解,我们就以这样的视角来观察两种心性的人。

第一种:心外无物

说到心外无物,可能大家第一个先想到的是圣人。其实,最典型的心外无物的人是婴儿,世界在他们眼里是敞开的,可以随意的探索,与外部世界的通道很宽,而且没有阻碍,他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世界围着“我”来转。活在当下无忧无虑,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心无挂碍。这种状态,我们觉得很好,可是,孩子一旦长大,还是这种状态,相信谁也不会喜欢。

为什么?因为他们跟这个世界之间没有边界,他可以随意的影响打扰他人,而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并且一旦他的心愿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吵闹、抱怨。婴儿小的时候这些行为,都能够被接纳,无所谓,那个通道还是通的。相反,假如一个小孩子过于的安静对周围任何人、事、物都没有兴趣,反而那个通道(心性)反而是有问题的。

随着长大,世界的游戏规则逐渐开始发生变化,以前可以被接纳的,现在就无法被忍受了。

那么我们看这个时候那个通道还通吗?不通了,因为大家都不喜欢他,他跟世界就不能很好的相处。所以,随着长大,为了保持通道畅通,小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就要发生变化,就要明白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这个边界就要清晰起来了。

那么这个时候的“心性调整”就是凡是跨越边界的事情,父母或者老师就应当给予反馈,时间长了,孩子的心里自然明白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就有了分寸感。

第二种:聪明多变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男生:聪敏、学习力强,运动能力也不错,喜欢展示自己,也喜欢挑战,但就是耐不住性子,有点浮躁,经常会影响打扰别人,自身的生活没有秩序,不招人喜欢,甚至有点自私,只考虑自己。总之,你会看到他身上的亮点,同时也到处都是问题,该怎么下手呢?

有了“心性”这样一个判断的切入点,我们就要想办法疏通管道,帮助他提升对世界的认知。上面我们看到了他问题很多,那么该从哪里着手呢?多数人一开始就会制定一大堆的规则,事无巨细开始严管,而且还会加载很多的要求,要关心他人,不能自私等等。总之最终的结果变成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被指责、批评和讲道理。其实对于孩子而言,心理肯定会受挫,我怎么哪哪都有问题呢?干啥都不对呢?所以,此时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找到当时当下的主要矛盾。一个问题改变再进行下一个。

一个人跟世界的相处,一定是先有自己,再有他人,然后逐渐拓宽自己的责任边界的过程。你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事情都还照顾不到的人会去承担他人的责任,去关心别人的事情去。所以,这个通道的疏通一定是先从清晰边界开始的。

而且,只有清晰了边界之后,面对他人的帮助才不会觉得是理所应当,才会有机会升起感恩之心,进而过渡到我要帮助他人。

心性调整的两个误区

一、多数人对于心性最大的误区就是只有“问题学生”才需要调心性,好学生,踏实肯学的学生不需要“调心性”了,只要好好学习,正常进步就可以了。这是错误的。

因为本质而言,心性有问题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要与这个世界进行融合和相处,即使是把自己关锁起来的宅男宅女也是有他自己的生存模式的,人家自己的生存方式要你去评判吗?我们之所以说一些孩子的心性有问题,是因为我们内心里有一个相对应的世界,并且以那个世界的标准作为度量去评判心性的好坏。因此对于所谓的好学生而言,如果对应的世界更加的高端和精英,那么心性上问题可能就会显现出来了。对比老子、佛陀而言,我们的心性都是有问题的,众生皆苦,难道不是吗?

前几天上课,在与孩子们一起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把世界分为阴阳两面。面对阴的一面我们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有利于我们跟这个世界进行沟通和相处,一种则是不利的。同样面对阳的一面时,也是如此。

例如:面对高级智慧的人,有人升起敬仰之心,要向其学习,有人则升起嫉妒厌恶之心,甚至开始发出诋毁的行动。面对底层人,有人升起慈悲,有人厌恶,有人分析他们的问题而引以为戒。哪个通道是通的,是通向哪里的,不是显而易见吗?

当然,如果您能做到不把世界分成阴阳两面,如实关照,那当然是最好的了。不过孩子还是要做到对世界基本清晰的认知:哪些是高,哪些是低,哪些是好,哪些是坏,哪些我的边界,哪些是我不能碰的。

这就要说到心性调整的第二个误区。

例如:家馆的一个孩子,以多数人的评判标准而言,心性肯定是不错的,只是平常喜欢搞笑,而且顺嘴就来。往往让听的对象下不来台,老师与其交流,孩子的回答也很有道理,不就是开个玩笑嘛,活跃一下气氛。这样需要被教导吗?

有人可能会说小毛病没事的。可是她对标的是公主班的学生,这样还行吗?往小了说是说话做事不严谨,深入一点就是你这样的行为如何让自己的行为通向更高层次的世界?

所以,对世界更深入、全面的认知非常的有必要。尤其对于像我们这种从底层出来的人,想要往上升级,不仅要有一颗能大能小,既能随时面对挑战,也能踏实面对枯燥无聊的心,更重要的是要看世界需要什么,需要我们当时当下怎么调整和变幻,这就要有见识才行。就好像这次国庆期间,山长的课程中对未来的分析和判断,无不是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综合性的见识。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调整心性始终是教育不变的主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