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牌与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发布于 2022-05-18 12:00
记得毛泽东说过一句话,他说:你感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你才能深刻地感受。
所以,我还是从工作实践的视角出发,谈谈我对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尤其是如何通过视觉呈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品牌传播的几点认识,也算是关于文化与品牌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观点:
一切文化产品包括品牌都需要设计
记得一位诗人说过:一切人文之美均来自于设计。也就是说,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品牌,都需要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包括一幅画,一个海报,一个LOGO,一个展览,一个广告片等等。没有设计就没有文化,没有设计就没有品牌。
举个例子,国家电投的LOGO,名字叫“绿动未来”,呈红绿双螺旋的DNA形式,红绿属于撞色,而且立体三维,国家电投logo特别鲜明和灵动。当时在征集集团公司logo时,我们就明确提出四条设计原则:第一,要体现出国家电投集团的核心价值观;第二,要体现国家核电和中电投集团两家中央企业重组整合的样貌;第三,要有识别性,第一眼能让人过目不忘,能记得住;第四,黑白稿要美,彩色稿看着美,但黑白稿就不一定,所以logo的黑白稿非常关键。

国家电投“绿动未来”的企业logo,正是遵从这四个原则,才最终由东道集团设计来的。不仅仅是logo,所有的文化产品,包括品牌,严格意义上都是设计的产物。一切文化产品包括品牌都需要设计,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
LOGO是企业品牌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企业文化品牌,包括所有企业品牌,设计的基点都应该时刻关照企业LOGO,从企业的logo出发。这里要回答的是它的底层逻辑问题,也就是首先我们要看看企业文化建设的原点在哪里?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原点再到企业品牌塑造的原点,把这个大逻辑搞清楚了,也就找到了企业品牌的原点,和企业品牌建设的出发点。
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有两个原点,一个原点就是核心价值观,另外一个原点就是企业的LOGO。这两者,核心价值观和企业logo,一虚一实,一个抽象、一个具象,一个无形一个是有形,两者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原点,没有这个原点,我们不知道从那里出发,又怎样找到你要去的目的地。
有了企业LOGO,从企业LOGO出发,才生发出企业的性格色彩,大家知道,一般情况下企业性格色彩是一个色彩的组合,有若干种色彩共同组合成一个企业的性格色彩。比如国家电投集团的企业格色彩有四种颜色组成:第一个是中国红,第二个是能量橙,第三个是梦想绿,第四个是创新蓝。这四个性格色彩共同组成了国家电投的企业性格色彩。有了企业性格色彩,它就成为了我们企业品牌传播的这个视觉基石。
在企业品牌传播过程中,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掉企业性格色彩,而且要实时地回望。比如说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程使用了我们集团所属的国氢科技公司生产的氢能大巴,这个氢能大巴的核心是它的心脏——氢能电池的发动机,这个质子膜的氢燃料电池,是我们集团研发的核心产品。

品牌传播与企业logo、与企业性格色彩的联系是非常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由此构成了企业的内在逻辑。这是我要表达的第二个观点,就是企业LOGO是企业品牌设计的原点和出发点。
第三个观点:
色彩是一种语言,进入数字社会色彩呈现一种暴力性
大家在工作中最熟悉的情况是,一方面是我们对色彩了解、认知、把握和运用的不足,有时甚至表现出对色彩的一种无知;一方面色彩铺天盖地,色彩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可以说色彩已经无孔不入,也就是说我们处在色彩无知与暴力的双重压力下,色彩已经霸凌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被色彩、被图像所包围,色彩与图像已经统治了今天的世界。
比如我们最常说的“四屏”时代:手机、电视、电脑、iPad、腕表等,形成信息互通共享的多屏时代。今天我们已经进入色彩时代,进入图像时代,色彩、图像已经彻彻底底地统治了我们。这种统治首先体现为色彩作为一种语言的横行和霸凌。在企业毫无犹豫地用好用足放大企业性格色彩尤为重要。
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国家电投集团始终以“中国红”和“梦想绿”两种主色,用定制化的色彩美学温度,固定的色值,恰到好处的色彩配比,进行价值表达。

法国画家克莱因认为:最简单的色彩能勾起最强烈的心灵感应。这表明,在我们的观念中,色彩表层的情感对应,都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涌动。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三个观点。
第四个观点:
品牌传播的视觉呈现需要穷尽一切艺术手段
怎么来讲这个问题呢?我们不妨看看企业文化生产的一个大逻辑,就是企业文化生产分为前后两次生产才完成的,第一次生产是企业文化的理念生产或者是体系生产,第一次生产是把体系生产出来,实际上它是企业文化生产的第一个阶段,或者叫第一次生产。那么这套体系文本只有变成员工和企业行为,企业文化生产才算真正完成,把企业文化变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第二次生产。
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一下,企业文化第二次生产有多种方式。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常用的习惯做法就是灌输,从上到下的灌输,这在科层组织体系中最好用、最常用;大家常见的第二种企业文化生产方式是企业文化传播,也就是价值传播。
第三种企业文化生产方式,大家常见但或许熟视无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这个企业美学,就是把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美学语言,通过企业美学目视化这个工具箱,将企业美学设计化、工程化和数字化,将企业文化转换成可见、可触、可感知的视觉文化、在场文化。
第四种企业文化生产方式,是把自己作为方法。它的大背景就是数字社会,个体的宫廷拔地而起,每个人都是小世界,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所以就是把每个企业自己实践中的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和价值传播的方法,核心是把自己的经验作为方法。
上述四种方法,包括灌输,包括企业价值传播,包括企业美学目视化,也包括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是目前我们总结的四个最主要的方法,也就是企业文化第二次生产的四种主要方法。这四种方法,在企业文化第二次生产过程当中,重要的是如何学习借鉴艺术手段和艺术方法,在企业文化第二次生产中,要穷尽一切艺术观念和一切艺术方法为我所用,秉持借鉴、移植和拿来主义。就企业艺术、企业美学而言,企业要99%地从社会拿来,1%要企业自己来原创。
以上,是我讲的四个基本观点,也是听了各位的高见一点感受和回应,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
好文推荐
1
全城接力!全程直播!全程互动!“企业文化优享节”就要玩波大的
2
《首席文化官方法——企业文化人能力升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