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不敢折腾了?

发布于 2022-05-19 09:07

我朋友最近满脑子都是找个对象赶紧结婚,因为据说村里已经放出话来,这次只有已婚男丁有资格参与分地。

 

他在深圳的IT圈混得还算不错,回老家种地是不可能的,但他骨子里仍保留着中国人的本能——


害怕失去土地。

 

这让我想起了我爸常说的一句话:“怕什么,大不了回老家种地!”

 

我爸是80年代进城的农民,一辈子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家的账面上只剩下一万块钱,他竟敢揽下一栋七层的商品房。我妈常常一脸忧惧,我爸便安慰她:“你放心,赢了,我们逆风翻盘。输了也不怕,老家还有地,还有房,天大地大,总不会容不下我们。”

 

说这话的时候,我爸异常笃定。在他看来,有地,就有退路,天塌下来,他也能靠着一亩三分地养活家人,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敢闯敢干的底气。

 

比起父辈,我们这一代要谨慎得多。

 

我北京有一同学,名校研究生毕业,一直在传统出版行业埋头苦干,年前我约他在已经略显冷清的后海撸串,我们听着民谣,像年少时一样吹着牛逼,但聊着聊着,画风就变了,因为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之前不是说出版行业不景气,想出来自己搞点事情吗?”

 

他脸色一沉:“你知道吗?去年买房之前,我天天都在想着辞职。买房之后,我天天都在想,现在出版行业这么不景气,我不会被辞退吧?”

 

北京三环外一套房的房贷,就把他摁在地上不敢蹦跶,只能时不时地和我抱怨:“还不如回家种地……”

 

“回家种地”之所以经常挂在我们嘴边,从根源上说,是因为土改后的中国农村仍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刚进行了70年的工业化和40年的城市化,还没有彻底割断我们和土地的联系。

 

以前很多人看不上“小农经济”,但去印度、巴西,甚至是美国的贫民窟瞧一眼,就会发现,小农经济恰恰是我们的优势。因为一旦失去土地,很多低收入者只能挤在城市的贫民窟,日子过得还不如农民。

 

这样的“城市化”,不过是把贫困人口从农村赶到了城市。就像在反映美国大萧条的《愤怒的葡萄》中,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活下去,全家人开着一辆破卡车,灰头土脸地离开已经不属于他们的故乡。

 

《愤怒的葡萄》剧照

 

但中国不一样,因为很多人虽然外出打工,但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他们还能跑回老家种地,而不像美国的贫民一样,只能摆烂,等着政府发救济金,或者像印度、巴西贫民窟里的贫民,只能等死,或铤而走险。

 

实际上,农村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缓冲地带和劳动力蓄水池。

 

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东南沿海的很多企业倒闭,导致2500万农民工失业。当时我们是怎么应对的呢?政府通过大幅投资农村,很快就解决了2100万农民工的失业问题。

 

这么多年来,农村之所以能成为经济危机的缓冲带,是因为中国的5亿农民大多还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城里熬不下去了,他们还能回村里,不像印度、巴西贫民窟里的贫民一样,毫无退路。

 

但农村的这种调节功能正在被弱化,而这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

 

比如,因为城市扩建、工业区的开发,有些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了。

 

当然,失去土地的只是一小撮农民,很多农民虽然手里还有地,但他们也宁愿进城打工。而对于所谓的“城市中产”来说,不管老家还有没有地,故乡都成了回不去的地方。

 

所以,“农村回不去了”显然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而这,得从我们的两次“农业现代化”说起。

 

中国的第一次“农业现代化”,发生在1956年。

 

当时我们开始把拖拉机大规模地应用于农业,并通过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简单说,就是城里人以低于农产品价值的价格购买农产品,而农民却以高于工业品价值的价格购买工业品),用剪刀差为城市输送资本。

 

当时我们这么做,也是不得已。因为我们不能像某些西方国家一样,通过对外掠夺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我们只能走内向型“资本原始积累”之路来完成工业化。

 

中国的第二次“农业现代化”,开始于1998年。

 

这次的“现代化”是通过城市资本下乡的方式对农业做产业化、车间化的改造,于是中国开始出现大量的大棚蔬菜。此后,中国的农产品产量开始飙升,并出现了农业过剩的现象。

 

现在,全球67%的蔬菜、50%以上的生猪、50%的苹果、40%的柑橘,都是中国生产的,而中国的人口,还不到全球的20%。

 

原本我们可以通过出口转移我们过剩的农业产品,但因为成本过高(土地、人力、生产资料等成本的叠加),我们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只能被浪费掉,最终导致“菜贱伤农”。之前我去一个脐橙之乡调研,看到家家户户在仓库里堆满了滞销的脐橙,就知道农民卷得不行。

 

但我们搞农业的现代化有错吗?

 

当然也没错。因为我们要保证粮食安全,我们不能在粮食上被人卡脖子啊。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再次被误伤了。

 

这是我们的不得已。

 

正因为如此,农民宁愿进城做苦力,送外卖,在流水线上充当机械臂,也不愿回去种地。

 

连农民都不想回农村了,对于“城市中产”来说,农村当然也不再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牧歌。我们都被卷入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

 

现在很多人虽然喊着要回农村,但心里很清楚,我们回不去。

 

别说是农村,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三四线小城,可能都回不去,毕竟除了进体制,什么公司要得起这些人?所以,现在不仅是农民被外部市场定价了,连写字楼里的打工人也被“外部市场”定价了。

 

很多人在北上广深混迹了几年,以为可以回小城实现降维打击,结果回去后往往连战场都找不到,就像农民工在流水线上掌握的那点拧螺丝钉的“绝活儿”,回村里发现根本派不上用场。

 

没有退路,不敢折腾,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真实写照。

 

我们再也不能像我父亲一样,可以折腾一辈子,而每次孤注一掷,都能底气杠杠,因为故乡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所以他能几经起落,依然面不改色,不像我们这一代,为了维持“中产”的体面,不敢辞职,不敢创业,不敢生病,甚至不敢拒绝996和007。

 

我朋友,一位新材料行业的创业者,从辞职创业到公司走上正轨,花了近三年时间,中间经历了投资人撤资、技术合伙人临阵退缩、疫情等各种波折,我问他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你以为他会开始煽情?

 

才不是。

 

他当时猛吸了一口烟:“因为我有两套房,而且我父母身体健康,自己也有钱养老。”

 

在创业之前,他在南昌最好的地段有一套全款房,在深圳有一套按揭房。他当时想的是,假如创业遇到困难,他可以弃卒保车,卖了南昌的房度过危机。

 

结果在创业的第二年,他果然卖掉了南昌的房子。

 

他反问了我一句:“如果不是有两套房,不仅公司保不住,深圳的房子可能也保不住,你觉得我能靠意念挺过来?”

 

很多人觉得,在大城市结了婚,买了房就有了安全感,其实一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往往慌得一批,就像我北京的那个朋友,自从在北京供起了房贷,天天怕被裁员。

 

这一波互联网裁员,很多码农也愁眉苦脸,唯恐被公司优化,毕竟每个月的高额房贷不是跑滴滴送外卖能还得上的,何况,很多人还上有老下有小,全家的幸福全靠他。

 

今年2月,有一则让人泪目的新闻。

 

某互联网大厂的一名工程师猝死,留下怀孕的妻子和一套每月需还21000元贷款的房子。这位妻子因为有孕在身,没有工作,根本没有能力偿还房贷,只能在业主群里求助,问能不能退房退款,她打算离开北京回小县城继续生活,并尽可能地为孩子存些钱。

 

类似这样的家庭,看似光鲜,实则脆弱不堪。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养老、家庭的日常开销,全靠家庭主力,抗风险能力极差,一个不小心就一夜返贫。



我们对土地,对房子,对编制的执念,归根结底,是为了寻求人生的确定性,寻求能为我们兜底的保障。

 

但很可惜,在“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叠加影响下,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俄乌打仗了,股市跌妈不认,基金疯狂回撤,疫情让城市按下暂停键,连号称是“抗跌王者”的房子好像也不抗跌了……

 

我们也越来越找不到能为我们兜底的保障,土地不能,房子不能,连安身立命的技能,也可能因为行业被整顿而失去用武之地。

 

况且,越是家里的顶梁柱,越是因为超负荷的工作和精神压力而面临健康风险。据统计,现在的人一生患一场重疾的概率高达72%。


尤其是人至中老年,前期为生活辛苦打拼欠下的隐形健康债只会让这个概率更高。


为了应对这个风险,我们逼着自己健身(这才是刘畊宏能火的深层原因),我们挖空心思做资产配置,除此之外,我们可能还会花一大笔钱来购买保险。

 

有一说一,商业保险确实能为我们抵御很多风险,但买过保险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件很让人头麻的事,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寿险……


一直以来,我都在建议大家一定要把保险配置齐全,那是因为,这些年在医院里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悲剧,而这些悲剧很多时候都是一份很便宜的保险就能解决的事情。

借此机会,想再给大家做点简单的保险科普,都是很实用的知识,希望大家耐心看完,也希望对你们有用。

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已经参加了城镇医保或者新农合,因而可能会觉得已经后方无忧,那你就错了。

虽然国家这些年一直在医保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每年的灵魂砍价都能登上热搜。但在感谢国家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家的医保只是基础医疗保障,毕竟并不是万能的。

比如,医保可报销的药品有2800多种,在市面上20多万种药物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在医保起付线以内、封顶线上以上、报销比例外和医保目录外的医疗费用,都是要自己承担。

保险的作用就是在遇到疾病、意外等风险时,帮我们承担风险,把损失降到超低。


假设一场病可能要花费80万,经过社保报销和医疗重疾险赔付后,没花一分钱,剩余100万拿来补偿患病后5年家庭收入损失,生场病也没影响家人正常生活。

但一定要注意,保险不能瞎买。保险本身是有很高的门槛的,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

因为不懂相关知识,买错保险,最后赔不了钱的,大有人在,大家见过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了。

为了避免大家掉进买错保险的坑,在此,向大家郑重推荐我的老朋友,一家专业的第三方保险咨询平台:


他们平台是中国保险监管部门于2008年批设的全国性保险服务持牌机构,是老牌的正规军。

2020年还跻身世界保险中介前20名,成为全亚洲唯一入围的保险中介企业。


平台靠谱,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做广告,建议大家在挑选具体的保险产品前,都去找他们做个全面的了解和咨询。


平台顾问团队从业年限长,精通财税、法商、医疗相关知识,专业靠谱。平台独创的DOSM服务模式获得国家版权局认证,全程只提建议、绝不推销。

我体验过他们的服务,咨询顾问花了半小时来了解我的情况,根据我的家庭结构、财务状况、保障需求,给我做了一份详细的家庭保障方案,还比传统机构节约30%-50%的费用。

保险顾问详细沟通后给出专属的方案

这次特意争取了50个免费咨询的名额

不管之前有没有买过保险,都可以去体验下,真心希望每位读者能去预约下这项服务,做好保障,补齐短板,这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免费名额只有50个,报名方式如下:

tuzhuxi粉丝专属福利 




即可
免费获得价值500元
专属家庭保障规划方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