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和奸臣的标准是什么?

发布于 2022-05-19 14:11

《道德经》第十八章说:“国家昏乱,有忠臣。” 说明老子所认为的忠臣,是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而不只是对君主一人效忠。    

《论语》中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并进一步解释说“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臣事君以忠”在于“徙义,崇德”,所谓的忠不是无条件的服从,而在于义和德。

所谓的明君与忠臣,不只是皇帝和大臣两者相对而言,而是对国家而言,君为国之君,臣为国之臣,其职责都是为国家的利益负责。

在社会政治中,作为阴阳相对的大道与仁义、忠臣与奸臣,都体现于具体的事件之中。其性质反映在人的行为之中,反映在对国家的利害关系上。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孔子认为召忽之死殉君,管仲不死而为国,同样为仁,而管仲的仁更加重要,故而强调为“如其仁,如其仁”。

有了伍子胥,就会有申包胥。有了李世民,才会有魏征。有奸臣祸国,必有忠臣报国。对于其行为的正确与否,都是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判断标准。

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易中天谈明朝大贪官严嵩》的文字,里面说“严嵩是明代有名的奸相,明史入了《奸臣传》的,但我看有点“冤”。那时的官员,其实要处理两种关系,一是君臣,二是官民。好官也有两种:忠臣和清官。忠臣忠君,清官爱民。忠奸,是对皇帝而言的;廉腐,是对百姓而言的。严嵩是贪官不假,但他不背叛皇帝啊。嘉靖皇帝为了长寿炼仙丹,里面是含水银的。嘉靖也知道有风险,他让严嵩先尝。严嵩不但“以身试法”,还要写实验报告,说“昨日服下仙丹一枚,痛下瘀血半碗”。忠不忠,看行动。严嵩八十高龄,为皇帝做实验室的小白鼠,这还不算忠君?还是奸臣?”

易中天文的“忠奸,是对皇帝而言的”这句话,恰恰是错误的标准,讨好皇帝,危害国家社稷,残酷欺压百姓,属于典型的奸臣性质!

逢君之恶,祸国殃民,根本不是忠臣,而是大奸大恶之人!

(参见《老子天道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