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建构现代人文精神——《理论月刊》1996年第5期卷首语

发布于 2022-05-20 07:31


  我们

我们正在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所进行改革的终极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要使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塑造的人,是具有自立自主个性、具有独立平等观念的实践主体。换言之,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公民。因此,在理论上说,在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伴而来的是高程度、优质化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初建时期,市场经济对人的消极影响还是十分严酷的。市场经济的本性——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会使经济活动的主体精神迷失,从而受到物欲的束缚。拜金主义的泛起,个人利己主义的猖獗,个人的片面发展,等等,就是市场经济的本性对人的主体精神的冲击和挑战。市场经济对人的消极作用,使社会主义精神生活领域的氛围受到毒化,人们的道德格律受到侵蚀。目前种种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必须一手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最近,中共中央确定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十四届五中全会的主题,是十分及时、深得民心的。
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不断提高,还是要从社会实践的主体着手。市场经济对人所起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哪一方面占上风,关键是由人本身决定的。人,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又是其实践的主体。由此看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确立主体的人文精神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论证的现代新人文精神。它是主体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普遍认同,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它激励着主体由繁荣发达的现实的此岸,进入共产主义的“自由王国”的彼岸。现代人文精神,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原则、商业精神的基础,是现代民主与法制、现代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
现代人文精神,可以帮助经济活动的主体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摆脱钱神、权神对主体精神的奴役;可以帮助主体完善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个人成为独立的道德主体,免受道德沦丧之苦;可以全面地增长主体的社会能力,成为具有健全的社会人格、振奋的精神状态、现代的思维方式之“社会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而避免成为全面发展的“经济的人”。总之,现代人文精神的普遍确立,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构现代人文精神。

END
作者简介:张艳国,南昌师范学院校长、二级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江西师范大学省级协同创新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江西师范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历史学建设点负责人、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领衔导师、带头人。第四、五届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类委员,国家“万人计划”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津贴专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