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唐诗解读——杜甫之《秋野五首》(其一)

发布于 2022-05-20 08:20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注:

疏芜:形容秋收后田野空旷萧疏之象。

碧虚:形容江中波光荡漾天水一色的景象。碧,青绿色。

系舟:泊舟。

卜宅:寓居。

村墟:村落。

从人打:任人扑打。

盘飧:泛指菜肴食物。飧,熟菜。

分减:分与。

井络:星宿名。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看的。又认为巫山属岷山山脉,故有“岷山之地,上为井络”之说。这里以“蛮井络”指荆蛮之地,即代指夔州。

解读:

这组诗当是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滨西所作。组诗写秋色野兴、幽居感悟和留滞无奈之情,均表现了安平乐志情怀。可说是这年诗人瀼西生活和心情多侧面的写照。

其一写秋日景事,表留滞穷乡恶水之感。首联写秋野寒江萧疏景象。颔联说自己去往尚未知也。颈联须联系诗人另一首《又呈吴郞》(前文提及),可知“枣”即堂前之枣,“人”也非泛指那位无食无儿的西邻妇人。诗人写自己参加劳动的诗句不少,“自锄稀菜甲”“荷锄先童稚”“细雨荷锄立”等等,这说明杜甫并不轻视劳动,至少能做到“贵贱一视”。从尾联中可以看得出来诗人内心深处宗教意识的体现。

附:

 《秋野五首》(其三)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

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

《秋野五首》(其四)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

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

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注:

连山:连绵的群山。

晚照:指黄昏时分的阳光。

潜鳞:泛指江中的鱼类。

输:输送,指江中之鱼逐浪而去。

归翼:泛指归巢的鸟群。

砧响:捣衣发出的声响。

青女:神话中的天神,主掌霜雪的降落。唐诗中以“青女”用作咏寒秋、降霜的典故。这里以“青女飞霜”来咏寒秋。

赐被:汉制,尚书郎入值,朝廷赐被御寒。后世用作咏郎官寓直的典故。这里以“赐被”为喻,自叹身为郎官而已远离朝廷,再也不能承蒙赐被之恩。

南宫:汉朝取象列宿南宫,建尚书百官府称南宫。后世用“南宫”作为尚书省的代称。这里以“南宫”借指朝廷。

《秋野五首》(其五)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

径隐千重石,帆留一片云。

儿童解蛮语,不必作参军。

注:

许:期望。

麒麟画:即画麒麟。这里用“麒麟画”借以表明自己过去曾胸怀报国立功之大志。

鸳鹭群:即鸳鹭行,比喻百官上朝的班次。这里以“鸳鹭”代称京官,以“鸳暨群”为喻,自伤如今年老体衰,远离朝中群臣。

年衰:年老体衰。

盛:指江水盛涨。

闻:指听到的风声,涛声。

“径隐”二句:千重山崖掩埋了幽径小路那归帆像停在江峡的一片轻云。

蛮语参军:晋郝隆任桓温南蛮参军时作诗曾用蛮语。典出《世说新语·排调》,这里化用郝隆用蛮语作诗一事,借以戏谑自伤客居荒蛮之地已经很久了。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