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吃粽子,总是撑得慌?
发布于 2022-06-02 17:27
疾病早预见 健康乐百年
一年一端午,包裹着甜咸料的粽子终于在万“粽”期待下搬上了餐桌。虽然粽子好吃,但却一直缠绕着一个问题:有的人吃完粽子后就胀得难受!
当然这个问题的主要缘由在于糯米,那么
糯米到底好不好消化?
糯米,也叫江米,由于口感黏滑香糯,通常被用来做粽子、年糕和元宵等食物,还可以用来酿酒。相比于大米来说,糯米富含植物蛋白、氨基酸和多种活性成分,其中维生素E和钙的含量更高。

中医上认为,糯米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但为何很多人吃了却会消化不良?
糯米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而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形状就是一条直线结构。
而支链淀粉,就像是四面开叉的树枝,接触范围更广,所以更易被体内的消化酶分解。除此之外,在加热的情况下,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的糊化温度低,也就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糯米中的淀粉即是以支链淀粉为主,而大米含有的直链淀粉更多。因此,简单的刚煮出来的糯米粥其实是容易消化的。
为何有人吃粽子上腹部饱胀不适?
一方面,若是在未加热(放凉)的情况下,支链淀粉分子之间的凝固加强,即黏性和韧性增大,使得消化酶的作用受到影响,胃部消化增加难度,导致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另一方面,粽子还添加了富合饱和脂肪的油及糖等调料,会给人体消化系统添加负担,尤其是本身肠胃就不太好的人,糖、油和糯米的混合减慢了消化吸收的速度,就“撑得难受”。
并且,糯米中的淀粉主要为支链淀粉,是高升糖指数食物,吃了容易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糯米,也就是粽子(尤其是蜜枣、红豆等甜粽)、元宵等食物。
另外,粽子属于高热量食物,吃多了还会长胖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