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设计我先行——省编新《劳动》教材教学设计赏析||二年级上册项目二任务三:小饭团大挑战

发布于 2022-06-03 06:12


 新课标设计我先行

    ——省编新《劳动》教材教学设计赏析

    本期主题:省编《劳动》二年级上册项目二任务三

烹饪劳动乐趣多

小饭团大挑战


本期教师

 伊星成  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安吉县第二小学,担任数学、劳动教学工作,安吉县中小学劳动和STEAM教研组副组长。

从教以来,先后获安吉县第四届教学新苗、第十二届教坛新秀、湖州市第十三届教坛新秀、安吉县学科带头人等称号。优质课、论文、课题、技能比赛、指导学生多次在省、市获奖。


本期课堂

01/ 教材分析

《小饭团大挑战》是省编新《劳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项目二烹饪劳动乐趣多——我是做饭小能手中的任务三。教材选取的糯米饭团不仅做法简单,而且有极大的选择空间,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学生。相较于任务一用电饭煲做白米饭和任务二煮花样粥,制作糯米饭团更加考验学生对食材的二次加工、对营养的合理搭配以及食材用量的初步感知。通过饭团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在获得简单劳动快乐的同时更加热爱劳动、善于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02 /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爆发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思考,积极认真,因此需要更加注重方法上的引导。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电饭锅煮白米饭和煮各种粥,能够熟练掌握电饭锅的使用方法,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应该更加倾向于劳动的体验和食材的搭配上,让学生普遍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继而引导学生向深层次的搭配、合理、美观等量规上思考。

03 / 教学目标

劳动观念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简单的家常美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观念,通过食材的搭配过程形成正确的营养均衡观念。

劳动习惯和品质

通过多形式活动提升学生独立思维、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有计划、有过程地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制作糯米饭团的营养搭配问题。

劳动能力

1.了解和掌握糯米饭团的制作知识,会运用知识独立制作出简单的糯米饭团。

2.通过糯米饭团的制作过程,进一步熟练使用电饭锅进行蒸煮,通过糯米饭团的制作掌握铺、压、握、包等制作手法和技巧,并能够在制作环节中熟练运用。

劳动精神

通过实践体会劳动的快乐,不怕脏、不怕累,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04 /教学重难点

重点:糯米饭团的一般制作方法,合作学习的初步感知。

难点:制作环节的计划性,合作学习的融合性。


05/ 教学准备

1.工具准备:学生PVE手套50副,纱布50张,保鲜膜1个, 盛饭勺6大6小,圆盘状餐盒6个,一次性打包盒6个,寿司卷帘3个。

2.材料准备:糯米饭4斤,火腿肉丁、肉松、海苔、胡萝卜丁、黄瓜丁、芝麻、油条碎等若干,番茄酱若干。

06 /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谈话引入

孩子们,上一次我们解决了一个人在家该如何做早餐粥的问题,今天我们来看看小丁的困惑,你能帮助他吗?

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会有炒饭、饺子等等,从方便和快捷引导出现饭团的制作,并提问:关于饭团你知道多少?

从课前谈话中了解到部分同学已经掌握或者尝试学习过相关制作步骤,所以可以在学生梳理后提问:

“那么你觉得这些步骤中,哪一步最关键呢(夹裹、放馅)?”


对回答问题得当有条理的学生颁发“特约课堂观察员”的牌子和评价卡作为课堂奖励,后续几个步骤均如此,在第三个活动环节评价中使用。

继而以看书作为评判标准,过渡到第一个环节——书中自有锦囊记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情境式的导入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思考问题,提升对应问题解决的高阶思维能力。


活动二

书中自有锦囊记

“那这几位小朋友讲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去书中找一找答案吧~”

1.学生看书26——28页,两分钟时间,此处提醒:看书要专注,并说清楚怎么样做饭团的?“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

2.看书后进行制作过程二次梳理:饭团的制作步骤有哪些?

 “小朋友们,看完书后大家觉得刚才的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呀?那我们一起来梳理一遍过程吧~”

一边梳理制作过程,一边以PPT流程图的方式(如下图)或板贴呈现。

预设问题:如果学生在试着说步骤时,漏了一步,老师启发:“这一步可不可以省略?为什么?(以问题引发学生对于步骤的必要性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对制作过程的梳理,并以流程图的方式呈现,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简便地记忆制作环节,有效调动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预设步骤的“漏掉”能够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步骤的深入思考。

活动三

小试牛刀练技能

1

梳理完流程后,开始第一轮制作活动,计时5分钟,主要要求如下:

(1)按照步骤,两人合作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糯米饭团。

(2)制作过程中思考: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写什么?哪一步最难?

2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主要发现以下情况并针对开展教学活动:

(1)又快又对的一位——“说一说你的宝贵经验。”

(2)馅料溢出的——“你在制作饭团时遇到什么困难?谁能够帮忙解决?”(直接上台动手帮助)

      此处针对握这个技术难点可以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呈现教学过程。

(3)大小偏差太大的——“大家觉得他的饭团怎么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他?”

(4)怎样优化——你认为捏饭团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板贴出示四个点:卫生、紧实、营养、适量、美观

设计意图:第一轮制作环节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夯实对制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基本的饭团制作能力,为后续更加有难度的制作环节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活动四

小组合作展技能

1

 学生通过一轮技能学习后,进行第二轮合作学习,在第二轮制作之前,出示小丁爸爸妈妈的主要需求,如图:

在学生清楚需求后,用15分钟时间,开始第二轮制作活动,大屏幕出示活动要求,主要要求如下:

(1)六人小组分工合作,根据小丁一家的需求制作饭团。

(2)画一画设计图,简要填写制作说明。

(3)观察员在完成制作后巡视观察,派发评价卡。得星最多的三个小组上台展示。

(4)珍惜时间,如需帮助举手示意。

2

针对低年级学生,此处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如:

A.组长:安排人手,填写计划

B.1位设计师:设计造型

C.3位厨师长:制作饭团

D.1位美化师:装饰美化

3

提供学生一个计划表,以便让他们学习工作的计划性,如:饭团制作计划书。

4

制作时播放计时器和制作背景音乐,制作过程教师巡视和帮助,添补糯米饭,适当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设计和制作。无特殊情况不再暂停学生的制作活动,个别指导时以学生动手为主,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前提。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劳动能力对应劳动需求的实践提升过程。学生在充分理解情景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合作,提升劳动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协调,发展统筹能力和合作能力。综合性成果的产生夯实学生劳动学习的获得感,促进劳动精神和品质的内化。

活动五

群英荟萃展风采

对学生作品进行集中交流和展示活动,以集中展示为手段,从卫生、紧实、营养、适量、美观四个角度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佳作品。

考虑到学生年龄段特征,在制作中给予的计划表中给定了句式,学生可以依此进行照写。展示时当学生讲不清楚时教师要进行串接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前置评价指标和评价手段的方式开展学生作品展示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制作之初就直观地明白所要完成的作品需要达成什么样的要求,能够有更为清晰的产品诉求,继而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劳动实践,让劳动活动更加具备前瞻性。

活动六

旁牵侧引思意义

介绍饭团的诞生意义:(图示)人们为了更快投入到生产和生活,发明了这种既方便携带又美味且营养的食物,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饭团也以其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寿司、青团图片)。从饭团的变化中我们能看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7 / 板书设计 



劳动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分享,分享劳动,也就是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累累硕果。

劳育拾薪
做好劳育拾薪人,传播劳动新能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