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里究竟有多少种鱼呢⑩

发布于 2022-06-03 12:42



千岛湖有3000个西湖

1078个岛屿

那么,千岛湖的水一共养鱼了多少种鱼呢

小编在接下来几天将继续为大家发布所有

经专家们在淳安长期调查鉴定后的鱼类

供大家学习参考

答案就揭晓啦


91.雀斑吻鰕鯱

鲈形目鰕鯱科鱼类。雄鱼头、体呈深灰色,雌鱼呈浅棕色。体侧具稍不规则的黑色斑块数个,腹侧有时散具数个小黑点,或者体侧隐具数个黑色斑块。体侧每一鳞片边缘浅色,不形成网格状纹。颊部和鳃盖具10余个小黑点。头部腹面鳃盖膜处密具白色小圆点。雄鱼腹鳍灰黑色,其余各鳍深灰色,其第一背鳍第一与第二鳍棘间的鳍膜上具1个黑斑,第二背鳍无斑点或条纹;雌鱼腹鳍浅色,其余各鳍浅棕色,第一背鳍第一与第二鳍棘间的鳍膜上亦隐具1个黑斑,第二背鳍具数行黑色斑纹。



92.乌鳢(lǐ)

鲈形目鳢科鱼类。成体体长可达15~30cm。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胸鳍宽圆,腹鳍小,尾鳍圆形,各鳍无棘。口大,端位,口裂上斜,上颌骨向后伸达眼的后缘,下颌稍突出。上颌、下颌、犁骨、腭骨均具尖锐的细齿。具鳃上腔,由舌颌骨和第一鳃弓之上鳃骨向内突起形成鳃上器官,上覆黏膜,富布血管,有辅助呼吸作用。体侧青色,有许多不规则黑色斑块,眼后有两条黑色纵带。背鳍、臀鳍、尾鳍具暗黑色细纹。肉食性凶猛鱼类,潜伏草丛间,以突然袭击方式捕食鲫、虾虎鱼、虾等。筑巢产卵,产卵后由亲鱼守护浮性胚胎,并保护仔幼鱼。优质食用鱼,千岛湖建库初期产量甚高,现数量大为减少。乌鳢在中国分布十分普遍,除了西部高原地区之外,从南到北均有分布。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河川、湖泊和池塘中。



93.河川沙塘鳢

鲈形目沙塘鳢科鱼类。成体体长可达7~15cm。体延长,粗壮,腹部浑圆,后部侧扁。鳞片较小,体侧与背部为栉鳞,腹部圆鳞。头部具鳞。胸鳍大。腹鳍胸位。尾鳍圆形。头大而阔。口上位,宽大,下颌稍突出,斜裂,口裂伸达眼中央的下方。背部黑褐色,体侧有3~4个黑色斑块。腹部淡黄色,各鳍都有淡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胸鳍基部黑色。喜栖息石砾缝隙之间。产卵石缝、洞穴、蚌壳,甚至瓦罐之中。以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肉味鲜美,是民众喜食的鱼种之一,但产量不高。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湖北荆州至上海江段)及沿江各支流、钱塘江水系、闽江水系,偶见于黄河水系。



94.小黄黝鱼

鲈形目沙塘鳢科鱼类。成体体长可达3~4cm。体延长而侧扁。背鳍2个,彼此分离,几等高。体黄褐色,背部暗灰色,体侧具8条暗灰色横纹。背鳍、尾鳍橘红色,分布4~5列黑色小斑点。其余各鳍黄色。眼下具斑条。个体小,数量较少。



95.圆尾斗鱼

鲈形目斗鱼科鱼类。成体体长可达5~7cm。体长卵圆形,侧扁。具宽大鳃上腔,为鳃上辅助呼吸器官。体黑褐色。体侧具深横带10余条(有时不清晰),鳃盖后缘有一深圆斑。自吻端至眼下,自眼后至鳃盖各具一暗色斜带。背鳍、臀鳍、尾鳍及腹鳍微红,有绿色斑点。胸鳍淡色。雄鱼个体大于雌鱼,鳍条更延长,颜色更鲜艳。繁殖季节,雄鱼在水草丛中吐出气泡,雌鱼将卵产于气泡群中。卵浮性。雄鱼保护受精卵,直至孵化发育至自由活动的小鱼。无食用价值,可供观赏。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



96.中华刺鳅

鲈形目刺鳅科鱼类。成体体长可达8~22cm。头尖,体颇延长,侧扁。体色随环境而有变化,常呈浅褐色,具黑褐色网纹,体侧有黑色横纹数条。臀鳍微黑,边缘白色。胸鳍色淡,无斑点。杂食性,以底栖动物、虾类和附着硅藻类为食,同时还吞食鱼卵。分布于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