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吃才能瘦?看指南怎么说

发布于 2022-06-03 12:51

 

肥胖是指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的评估指标


1

体重指数(BMI)BMI(kg/m2)= 体重(kg)/身高2(m2)。

2

腰围或腰臀比(WHR):WHR=腰围/臀围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或腰臀比>1.0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中心型肥胖)。

3

体脂含量(BF):体脂是指人体内脂肪的含量或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目前多以成年男性≥25%,女性≥30%为肥胖判定标准。


减重饮食管理方法


网上关于减肥的饮食推荐很多,代餐、生酮饮食等相信大家平时都有耳闻,那么规范的饮食管理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是怎么说的。


限能量膳食(CRD) .

指在目标能量摄入的基础上每日减少能量摄入500~1000kcal(通常设定男性日摄入量为1200~1400kcal/d,女性为1000~1200 kcal/d)。或者较推荐摄入量减少1/3的总能量(每餐少吃 1/3 的量)。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总能量的55~60%,脂肪占25~3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RD能够减轻肥胖者体重、减少体脂含量,进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代谢综合征组分、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改善睡眠质量并缓解焦虑症状。


高蛋白膳食( HPD) .

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能量的20%或1.5 g/(kg•d)的膳食模式,但一般不超过30%或>2.0 g/(kg•d)。


多项研究证实,高蛋白膳食能减轻饥饿感,增加饱腹感和静息能量消耗,与常规蛋白质膳食相比更能显著减轻体重、缩小腰围。长期应用高蛋白膳食需加强对肾功能的监测。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 .

指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40%,脂肪供能比≥ 30%,蛋白质摄入量相对增加,限制或不限制总能量摄入的一类饮食。


短期的低碳饮食干预有益于控制体重、改善代谢,但应定期检测血清微量营养素水平,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其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进一步研究。


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指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20%。生酮饮食是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极特殊类型,不作为首选推荐。其他减重饮食模式干预无效,并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短期进行,期间需监测血酮、肝肾功能、体成分的变化及血脂水平。


间歇性能量限制(IER) .

按照一定规律在规定时期内禁食或给予有限能量摄入的饮食模式。目前常用方式包括 :隔日禁食法(每24小时轮流禁食),4∶3或5∶2 禁食 (连续/非连续,每周禁食2~3天)等。


多项研究发现IER不仅对于减重有效,且对代谢性疾病也具有重要作用。适用于短期使用,但长期效果不确定。完全禁食易产生低血糖风险,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


低血糖指数饮食 .

低血糖指数(GI)食物具有低能量、高膳食纤维的特性,可使胃肠道容受性舒张,增加饱腹感,有利于降低总能量摄入。短期应用低血糖指数饮食可增加饱腹感,改善胰岛素抵抗。


终止高血压饮食(DASH .

是从美国大型高血压防治计划发展而来的膳食模式,强调增加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奶、全谷类食物摄入,减少红肉、油脂、精制糖及含糖饮料摄入,进食适当的坚果、豆类,从而提供丰富的钾、镁、钙等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增加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


DASH饮食可有效降低超重/肥胖者的体重、BMI和体脂含量。也是适合于日常的健康饮食模式,不在减肥期也值得推荐。


地中海饮食 .

膳食结构特点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全谷类、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 ;鱼、家禽、蛋、乳制品适量,红肉及其产品少量 ;食用油主要是橄榄油;适量饮红葡萄酒。


其营养特点:脂肪供能比为25~35%,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低(7~8%),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较高。地中海饮食可有效降低超重/肥胖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及产后女性的体重。


代餐食品 .

代餐食品是为满足成人控制体重期间一餐或两餐的营养需要,代替部分膳食,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种控制能量食品。通过减少食物种类、控制食物份量,达到可持续性减重效果,改善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


短期应用代餐食品减重是安全的,但其长期应用的有效性并不确定,许多指南并未提及或不建议将代餐食品用于超重/肥胖者的日常管理。

作者:周兰云

审核:马欢杰


参考资料:

1.《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

2.《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





药事驿站

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