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逼孩子成长?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发布于 2022-06-03 20:22
作者:吴漾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大家好,我是糯米妈妈。
“我女儿是不是智商有问题,涂个色都会涂到框框外面。”
上星期,在单位值班,同事问我。
她还告诉我,这么点儿小的孩子,每天回家写作业,都已经很头疼了。
要么把“3”写成“m”,要么“6”、“9”不分、“b”、“p”不分,为了这些事,握着她的手,写了一年多,但凡独立操作,还是会错。
最后,她焦虑地看着我,说了开头那句话。
相信每个成年人,都听说过“揠苗助长”的故事。
农民想要禾苗长得快,便手动将幼小的禾苗往上拔起,造成禾苗长势喜人的假象。
心急的父母渴望孩子长得快、长得顺,便生搬硬拽,拖着没有学会走的孩子往前跑。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回想育儿的过程,便会发现,教育孩子急不得,该走的路,哪怕再“弯”,一步也不能少。
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在书中,讲过一个女儿的小事:
女儿不到5岁时,在幼儿园里,总是被小朋友用水彩笔,在手上画得乱七八糟。
每次回家,用肥皂洗好几遍,都不能完全洗掉。
他和妻子先后教孩子,在别人要画手时,要告诉对方“不行”。
而且要大声、坚定地拒绝,否则就会生气。
然而,来来回回好几次,女儿的手,依然被别的孩子当成画布。
作为心理学家的李松蔚,很快就觉知到问题。
他放弃了逼孩子强大,选择走一条相对弯一点的路,花时间探究孩子内心的想法。
看到孩子受了欺负,我们恐惧他成为性格懦弱的人,要么冲在前面,护他一天是一天;要么狠狠地将他推出去,让他一个人迎战外界的疾风骤雨。
前者,能快速解决问题;后者,能快速撇清为人父母的责任。
而这两种方式,仿佛将孩子稚嫩的心灵,赤裸裸地暴露在空气之下暴晒,最后的结果,多半是晒伤。
即便有强大的孩子能够幸免,过早逼孩子强大,在伤痕累累之下,也是千疮百孔。
《天生不同》中说:
“人与人的天资秉性生来就是不同的,不同的个性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绪情感上存在先天的差异。”
判断孩子是否受欺负、被欺负了如何处理,孩子的感受才是关键的考虑因素。
很多时候,孩子早已在生活中,习得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江湖之术”。
即便孩子真的感受到困扰,那么引导他释放情绪才是关键,共同应对强大的外界,才是铸造他们坚硬铠甲的最好原料。
孩子的情绪真正被看到了,也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处理,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应对方法。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
《小王子》中的这句话,几乎完美地诠释了,若想要一个人真正成长 ,结果不重要,而是让他体会到自我成长的快感。
对此,我深有体会。
儿子刚上小学时,我一度以为他是个数学渣。
遇到稍微变通一点儿的题,便是“妈妈,我不会”;同样的题型,做了无数次,换了个数字,依然是“妈妈,我不会”。
我就是那个在深夜怒吼的“什么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的妈妈。
在意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后,我尝试着平心静气的和他沟通,希望了解他背后的想法。
他说:“我觉得,我就是个笨孩子。”
那一刻,我的心都化了。
大概是接受现实后,整个人都放松了。
当他再说“我不会”时,我一边告诉他,妈妈也不会,留着到课堂上等老师讲,然后回来告诉妈妈;一边向老师表达了我的诉求,以免孩子因作业未完成而有压力。
与此同时,在生活中,我有意无意的,将一些需要用到数学知识的地方,交给儿子去处理。
大概是尝到了数学的甜点,成绩居然一点点好起来,“我不会”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反观这段经历,我意识到,原来是我太心急了。
“不会就教”、“不懂就问”这些看上去逻辑满分的因果关系,早已在无形之中,给了孩子很多压力,反而难以提升他的学习效率,也打压了他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的数学越来越差。
总以为,有因必有果,有果便归因。
殊不知,因果之间还有一条漫长的悟得之路,需要修得“我能行”、“我有用”的信心,才能稳稳地走下去,而不是像印刷一样强行复刻。
当父母心态越平和,孩子越能长出承受力,能够应对学习的各种挑战。
知乎上,一位博主讲了这样一个件事:
一位爸爸带2岁半的孩子在小区里玩,本来玩得好好的孩子,突然跑去将一个比他小的孩子推倒。
爸爸的第一反应,和许多父母一样,要求孩子给对方道歉。
可是,孩子坚决不道歉,父子俩在外面僵持到对方放弃追究,孩子都没有说出“对不起”。
冷静下来之后,爸爸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太心急,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而他也了解到,孩子之所以推倒别的孩子,是因为前一天和小朋友一起玩时,有几个孩子用玩具枪指着自己,还有人将他推倒了。
彼时,爸爸并没有让其他孩子道歉,只是安慰他没事。
第二天,爸爸再带孩子出去玩时,孩子好像被什么牵制了,玩得没有那么洒脱。
爸爸表示,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原以为,人犯了错,知错、改错和补救是天经地义的,为什么到了孩子这里,就不管用了呢?
其实,在孩子的心里,有他对是非对错的判断。
表现出来的行为,若是与是非观有出入,背后必定有原因。
要知道犯错孩子内心的防线,早就岌岌可危。
父母的责备、吼骂,就是压断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犯错,打骂怒吼,逼孩子认错,的确是一条比较快的路。
然而,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纠错,而是激发孩子内心的善意,以及健康全面处理问题的态度。
打过孩子的父母,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
第一次打孩子时,内心多少会有些内疚,打的次数多了,越打越觉得孩子该打,越打越认同打了才听话。
有这样一句话:
“选择容易走的路,会让人慢慢上瘾,一旦给自己找到逻辑自洽的理由,就会越来越沉迷简单,最后趋于平庸。”
成年人爱上了走捷径,走向的却是平庸。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了走捷径,伤害的却是另一个生命。
所谓教育,不是教孩子鹤立人群,而是让他们拥有一颗无惧无畏的心,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周遭的一切。
这世上,从来不缺少捷径,尤其是在父母养育子女之间。
父母的权威与力量,便是一条最常见的捷径。
然而,只要稍稍反思,便会知道,这些权威和力量,用在孩子身上,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要么,毫无效果;要么,被孩子吸收。
前者,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后者,把孩子培养成痛的继承者。
拔苗助长的瓜,即便存活了,也是生瓜。
只有经历了土地、肥料、雨水的滋养,吸收了足够的日月精华的瓜,才会有它独有的甘甜。
教育子女,什么样的方法不重要,关键是父母对待孩子的初心。
愿每位父母都能记住:
爱,是滋养生命的源泉,耐心,是推动生命的法宝。
投入去爱,静待花开。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
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
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需要请联系授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