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判断实验设计中主观评价的合理性?!
发布于 2022-06-03 20:16
1.常考物质检验方法总结
(1)气体检验
气体 | 检验方法 | 现象 | 注意 |
Cl2 | 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待检气体 | 试纸变蓝 | 气体为黄绿色,O3、NO2也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
HCl | 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待检气体 | 冒白烟 | —— |
SO2 | 通入品红溶液,然后加热 | 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 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
NH3 |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 试纸变蓝 | 在中学阶段,遇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 |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 有白烟 | ||
CO2 |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石灰水变浑浊 | 气体无色无味 |
(2)离子检验
离子 | 试剂 | 现象 |
Cl-、Br-、I- | AgNO3溶液、稀硝酸 | AgCl(白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 |
SO | 稀盐酸、BaCl2溶液 | 白色沉淀 |
NH | 浓NaOH溶液(加热)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Ba2+ | 稀H2SO4(或硫酸盐溶液)、稀硝酸 |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Fe3+ | 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Fe2+ | 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 | |
KSCN溶液、氯水 | 加KSCN后无颜色变化,再滴加氯水变成红色 | |
Na+、K+ | 铂丝、稀盐酸 |
2.常考物质性质验证方法总结
3.实验方案评价的“三个角度”
(1)可行性。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和装置是否简单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否满足,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现象或效果是否明显等。
(2)安全性。从避免炸裂、防污染、防失火、防吸水、冷凝回流等方面进行评价。
典型例题:
1.(2018·全国卷Ⅱ)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A. | 配制0.400 0 mol·L-1的NaOH溶液 |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
B. |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C. | 制取并纯化氢气 |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
D. |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
解析 Fe3+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溶液发生颜色变化,B项正确;NaOH溶于水放热,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A项错误;H2最后通过KMnO4溶液,H2中含有水蒸气,C项错误;NaHSO3与双氧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全国卷Ⅱ)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A. |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
B. |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
C. |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
D. |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
解析 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CO2,故可以看到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但静置后液体不会分层,A项符合题意;点燃的镁条能在CO2中燃烧,集气瓶中产生浓烟(MgO颗粒)和黑色颗粒(单质碳),B项不符合题意;向盛有饱和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发生反应S2O2-3+2H+===SO22O,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C项不符合题意;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可以看到溶液中黄色逐渐消失,加入KSCN后,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3.(2018·全国卷Ⅲ)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目的 | 实验 |
A. |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 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
B. |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
C. |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
D. |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 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
解析 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Na2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水解产生的OH-能同时消耗HCl和HClO,A符合题意;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从而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B不符合题意;饱和碳酸钠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而且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液,C不符合题意;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符合用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可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4.(2019·河南八市联盟测评)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A. | 比较S与Cl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 测定等浓度Na2S、NaCl溶液的pH |
B. | 制取硅酸胶体 | 向饱和硅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
C. | 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 |
D. | 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 |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
解析 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需要比较硫酸和高氯酸的酸性强弱,故A错误;制备硅酸胶体,需要稀盐酸,浓溶液会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B错误;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应该加入适量NaOH溶液,故D错误。
答案 C
5.(2019·泸州二诊)下列实验操作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 向混合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充分振荡, 静置分液 |
B. | 证明Fe3+的催化效果强于Cu2+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2 mL 5% H2O2溶液,再分别滴入0.1 mol/L FeCl3和0.01 mol/L CuSO4溶液1 mL |
C. | 证明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溶解度 | 向碘水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 |
D. | 证明CuS不溶于稀H2SO4 | 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 |
解析 要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选择的试剂浓度应相同,而且要保证阴离子相同,因二者所含的阴离子不同且浓度不同,所以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B
6.(2019·南昌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及现象 |
A. | 比较CH3COOH和HClO的酸性强弱 | 分别测定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和HClO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
B. | 验证Na2S2O3是否氧化变质 | 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然后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
C. | 证明Fe2+有还原性 | 向较浓的FeCl2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观察KMnO4溶液紫色褪去 |
D. | 比较Ksp(AgBr)<Ksp(AgCl) | 在1 L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与NaBr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出现淡黄色沉淀 |
解析 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和HClO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比较CH3COOH和HClO的酸性强弱,A错误;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盐酸会发生反应:Na2S2O3+2HCl===2NaCl+SO22O,溶液中生成浅黄色浑浊,会对后续白色沉淀的观察产生影响,B错误;向较浓的FeCl2溶液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紫色褪去可能是与Cl-反应导致,无法证明Fe2+有还原性,C错误。故选D。
答案 D
7.(2019·遂宁三诊)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向浓度均为0.1 mol/L的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 Ksp[Fe(OH)3]<Ksp[Al(OH)3] |
B. |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 样品已部分或全部变质 |
C. |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 | NH4HCO3显碱性 |
D. | 溶液中含Br2 |
解析 Fe2+在酸性条件下会被硝酸根离子氧化成Fe3+,故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无法判断原样品是否变质,B错误;NH4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与水,其中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不能证明NH4HCO32分子,则原溶液可能含有I2、Fe3+或Br2等,D错误。故选A。
答案 A
专业、有“铍
ID:RealChemistry
免费微课视频!
免费知识点整理!
免费化学学习群答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